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装产业升级途径
2 中国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服装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达17%,但以贴牌生产(OEM)、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市场上自有品牌凤毛麟角,服装产品的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1/4,赚取的利润极其有限,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中国服装产品的尴尬在于:在品牌端你没有话语权,在技术端你又说不上话,最后发现,你只能在这产业链的前后两端之间苦苦挣扎,挣一些血汗钱。”
国内市场上的品牌生产商(OBM),如雅戈尔、杉杉等以国内中高档男装市场为主,基本上与全球价值链无关。如果他们从事出口,目前大部分也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还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国内有一些品牌生产商,如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开始在国内市场控制服装价值链,但这些品牌基本上还没能进入国际市场,脱离全球价值链。
在全球价值链中,领导者居于价值链高端并控制着价值链;而居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对价值链几乎没有控制力。价值链领导者总在寻找新的更便宜的供应来源。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国、日本、欧盟来说有绝对优势,与墨西哥相比优势己经不十分明显,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己没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国外订单有可能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服装生产大国的地位因此受到威胁。纵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服装生产中心的转移,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服装生产中心转移最基本的原因是:领导厂商总是力图将服装价值链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环节,即加工环节,配置在劳动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或地区来完成。
3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途径是逐步移向价值链高端。具体途径有:
1)过程升级:即内部过程的优化,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如降低库存成本或损耗);或者改进价值链内部的关联(如多次而小量的及时送货)。
2)产品升级:即产品性能价格比的改进、更灵敏应对市场(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
3)功能改进:通过改变内部活动结构来提升增加值。如在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中加工者逐步涉足设计、创建品牌、构建营销网络等。
4)链条升级:从原有价值链移向新的、价值量高的相关价值链。比如台湾从生产半导体收音机依次转向生产计算器、电视机、电脑监视器、笔记本电脑。
杰瑞菲(Gary Gereffi)认为,在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中,加工企业通过在价值链中与领导者的互动,可以接受领先公司的技术、资金、知识和信息的扩散。同时,领先公司为保证产品差异、实现供货的及时、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会监督和协助加工企业投资于先进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这样,加工企业可以在价值链中实现阶梯式升级。具体来说,从接单产品组装OEA(Original Equipment Assembling),到接单加工生产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然后到设计加工生产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最后转向自有品牌加工生产OBM(Own Brand Manufacturer)。这一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过程。
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大多没有如此顺利。一方面,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部分,日益集中在研究、开发、设计、品牌、市场营销等非生产性环节。领先公司正是在这些环节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自身的优势,抑制加工企业涉足,以减少威胁、保持领导地位。另一力面,加工企业往往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信息和渠道,领先公司的订单成为他们争夺的资源;对领先公司的依赖,使他们失去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汉弗莱和斯密兹(Humphrey and Schmitz,2004)认为,在领先公司的治理下,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虽然能够实现“产品升级”“过程升级”,但“功能升级”“链的升级”却很难发生。
4 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途径
考察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全球服装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可在不同水平上实现。包括:1)过程升级。制造商通过接受领先公司的订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内部过程的优化;2)产品升级。加工的产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价格便宜的到价格昂贵的,从大批量、标准化产品到差异化产品;3)功能升级。从简单的来料加工过渡到更为一体化的OEM、OBM生产,并且在国内产生更多的前向、后向联系;从双边的、不对称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过渡到包括价值链各环节的地区内的深度分工与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