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发:传统纺织企业重新崛起的典范
一炮打响后,国内外的订单接踵而来。这也提醒了“四处张望”的“联发”人。“要做就要做世界一流的色织企业。”领头人孔祥军暗暗下定了决心。1999年,孔祥军第一次走出了国门,用近半年的时间一口气把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跑了个遍。一路回来,真是感触颇多,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生产的T恤衫、牛仔服或鞋比中国还多。可是这一切却丝毫没有冲淡“中国纺织业廉价货生产商”在他内心深深的刺痛感。
“与其在低端市场与国人相互竞争,不如创造出更多的高新产品去和欧美强国一争高下。”在随后的几年里,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放弃了以往通过外贸公司承接订单的传统模式,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合作,逐步形成了品牌商、贸易商和生产商紧密合作的国际贸易网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中间环节,利润大幅提升。如今公司生产高端色织布占国际与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3%和8.6%,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的订单都是与客户直接签订。
从2003年开始,“联发”开始新厂区的筹建,也拉开了“联发”第二轮设备改良的序幕。在随后的5年里,“联发”先后投资近7亿元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整批淘汰,从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设备4000多台(套),国际最先进的高速喷气织机和世界顶级剑杆织机700多台(套)。2008年“联发”又在江苏率先引进衬衫吊挂流水性生产和液氨整理技术,不仅使劳动生产效益提高了30%以上,还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实现订单、生产、销售“一网通”,形成富有个性的“三电工程”,即电子排单、电子工艺、电子调度,实现在线检测和质量在线收集,实现了工艺设计CAD普及率100%。
敢为人先成功等于不可能
走进“联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贴在厂区的董事长孔祥军的一句名言:“成功等于不可能。”面对记者的疑惑,孔总作了这样的解释:“将人们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才称之为真正的成功。”
貌似朴实的语言,内含丰富的哲理。“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为,才能做出常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才能成功。”孔总如是对记者说。
销售额增加2%,利润和上缴税费却分别增长56%和46%,研发投入达到3.5%以上,这是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众所周知,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低是出了名的。因此,在国家科技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上,纺织企业没少吃亏。常常是将企业内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另立门户,才能通过。但“联发”通过各类先进设备的引进,建设一线职工岗位创新、厂部研发中心工艺和产品创新、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创新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使产品的利润达到10%左右,超过行业平均利润近三倍。
“企业有效益,我们心里就有底,干活就没后顾之忧。”车间里,一名身着蓝色制服的年轻女子笑着对记者说,“我今年的工资又涨了近200元,达到了2500元,比当地的平均工资高两倍呢!”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联发”人精益求精的追求。
孔祥军说:“联发纺织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酷睿2双核电脑,而这两个不断驱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
走进研发中心,记者遇到了分管技术研发的唐文君总工程师。唐文君告诉记者:“中心拥有世界一流各种纺织试验仪器550台(套),各类创新专利共186件,软件著作权10件,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色织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纺织最高学府东华大学共建‘研发中心’,与中国工程院梅自强院士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国际公认ITS检测行、美国LIZCLAIBORNE、HAGGAR、PVH等公司的认证。每年从这里走出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就有50多项,去年转化的‘筒子经轴低恒定浴比染色技术’、‘超高支高密弹性面料’等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新型色织面料达1000多个。去年,企业自主研发的‘CVC真丝色织交织物’、‘棉真丝XLA色织交织物’、‘棉真丝T400色织交织物’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