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2009年终盘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
明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基本建成。届时,中国与东盟超过九成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是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区,也是被称为继欧盟、北美自贸区之后的“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41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经济部长系列会议8月16日在泰国曼谷闭幕,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是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按照中国与东盟协议,自明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超过90%的产品(约有7000种)贸易关税将降为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纺织企业需尽快认识到商机
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到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蓝图。近些年来,双方相互开放市场,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的大市场正在形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双方贸易发展迅猛,去年全年贸易额达到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东盟十国的部分税目商品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税率,并实施第三步正常降税。降税后,实施协定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相对于最惠国税率,平均优惠幅度约八成。今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已降到了2.4%。
中国-东盟相互开放市场后,双方消费者和企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由于关税减免,消费者能更便宜地消费对方国家生产的产品,企业可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对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于这个区域内国家之间各领域合作的全面展开,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距明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仅五个月时间,但仍有大部分纺织企业不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知道如何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商机。
贸易保护屡见不鲜,加快转型是对付保护主义的治本之策
中国已成为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出口占世界总量的8%左右,而所受到的贸易保护诉讼却将近20%,并呈上升趋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8月24日发布的数据,中国上半年出口5217亿美元商品,略高于德国的521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所占市场份额的上升,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贸易争端的增加,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无疑,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美国今年4月份启动轮胎特保调查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早已显现,印度、巴西、德国等国家紧跟着对中国的轮胎、太阳能电池板等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针对越演越烈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案例,中国应从战略的高度采取有理、有力、有节的态度理性应对:
首先,应加强国际间贸易谈判、协调与舆论宣传。当今,经贸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间贸易谈判,协调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尽可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并通过加强国内外舆论宣传,消除外方少数人、媒体的歪曲、误解、夸大与片面认识,争取和谐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同时,中国应加快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众所周知,德国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所涉的贸易摩擦却相对较少,原因之一就是德国对欧盟内国家出口占总出口额的65%以上,区域内出口大大降低了贸易摩擦系数。
其次,中国企业应积极应诉。早期,中国企业或行业组织对外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多数放弃应诉,近年来涉及各国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总体应诉率已上升到60%至70%,其中涉及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我国企业的应诉率已达到100%。
其三,应充分利用WTO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的重要机制之一,为各成员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解决争端的平台。2009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就欧盟对中国紧固件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提起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但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旷日持久,且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磋商技巧等非贸易因素影响,对贸易保护主义者威慑不足。
其四,适当采用贸易报复手段。贸易报复也是减少贸易争端、为国际经贸创造平稳环境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适度采用贸易报复等反制措施,有助于遏制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中国理应将贸易报复措施纳入贸易政策工具之中,用于维护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正当权益。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中国应加快经济转型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过去那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一方面,应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方向,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拉动更为协调、均衡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应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比上升到50%以上,但总体来看,中国出口主要仍集中于低端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不高。低端产品出口竞争较为激烈,往往更容易引发反倾销制裁。为此,中国应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相关专题:贸易保护风云再起
http://info.texnet.com.cn/list/zt/industry/wdn_fqx/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