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2009年终盘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洋垃圾”服装翻新成“毒菌衫”销售全国及流入香港,引起关注。目前,有不少人已经从淘宝上、街上的外贸店或者服装尾货批发市场里买到了洋垃圾服装,也有部分店主在发帖爆料,不少服装市场也在批发销售这种垃圾服装。“洋垃圾”服装各处泛滥,折射出了中国服装产业的软肋,服企急需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
服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服装消费观念调查显示,低价格和各种个性服装销量最好。于是一些商贩就打出“仅此一件”的口号来吸引消费者。多数人往往不去思考服装的来源渠道。正是中国消费者这种消费观念为“洋垃圾”服装提供了温床。
中国服装业要发展,首先要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的价值观。如果国民都知道要保护自己,从正经渠道消费,那么“洋垃圾”的种种就不攻自破了。
中国品牌在于洋品牌的PK中落败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国外洋品牌相比真是伤痛多多,很多服装厂家仅仅是为做服装而做服装,目光局限于一隅之地,或是关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或是紧盯着竞争对手的动作,却没有好好正眼瞧过市场和消费者。多数服装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与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单单把“能赚钱”看作优势品牌的全部特征,这样的态度做出来的服装明显缺乏准确的定位,卖点不突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服装企业看到什么服装好销就生产什么服装。
不仅线上市场如此,在网络市场中,国产品牌的销售量仅为洋品牌的1/7,在淘宝网服装品牌销量排名中,国际品牌以绝对优势占据排行榜前位,而国产品牌交易额量仅为“洋品牌”的1/7。在80亿元的“蛋糕”中,国产品牌服装交易额仅为11亿左右,约占总交易额的15%,显示目前国产品牌依然竞争乏力。
服装批发商、零售商“见利眼开”
批发商——打着清仓的招牌批发
当洋垃圾毛衣走私进入中国市场后,走私者将货物提供给了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再将这批货物转手给开有固定档口的二级批发商。这样的档口是消费者可以在某些批发市场上直接看到的。二级批发商在自己的档口雇上几个工人,经过简单的去毛,熨烫或者换贴标签程序,洋垃圾变身为了所谓的“清仓货”、“跳楼价”、“进口货”。因为身份的改变,洋垃圾毛衣此时的价格已经不再是按吨、按斤计价,而是按一件毛衣多少钱计算了,批发的价位一般是在每件0.8元~1.8元之间,这时的价格可以是走私者最初进货价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零售商——以国外名牌吸引消费者
有固定档口的批发市场一旦形成,全国各地的销售商就蜂拥而至。经过各种交通工具流向了各地市场,以0.8元~1.8元购进,以5~10元卖出,其中卖相较好的毛衣可以卖到20元以上。
这些洋垃圾毛衣一般流向安徽、河南、广西等地区的小县城或者农村,也有一部分流向了城市里外来工较为集中的区域。由于价钱便宜,而且常常号称“外国名牌”,许多消费者很愿意购买。
如今品牌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的发展中的拦路虎,不论是网络市场还是线下市场,国内品牌与洋品牌的PK中频频落败,同时助长了各种“洋垃圾”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国内服装企业应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努力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创造出更多的国产名牌、知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