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发布会
张克宁:关于你说的中国东盟贸易这两年的平衡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自从《自贸协定》签署以来,我们双向的贸易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增长速度都很快。你说现在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出现的顺差,按照我们新获得的数据,也就是今年1-10月份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目前中国还是处于逆差,也就是还有近10亿美元的逆差的情况。
对于今后的发展,自由贸易签订实际上给双方都提供了一个很大自由度的市场准入的机会,贸易的流量和增长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取决于各国企业怎么样充分利用中国和东盟这两个相互之间的市场来运作自己的业务和进出口。将来的发展我们是希望中国和东盟相互贸易之间有一个互相互补,按照市场需求能够互补的这么一个发展。我们希望我们的贸易增长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
国际商报记者:请问张司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跟其他的自由贸易区相比有哪些特点?它在提升中国东盟关系上面又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张克宁:如果说特点,我们知道中国和东盟签署的自贸区,首先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特点,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自贸区;第二特点,这也是东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和中国建立的最大的第一个自贸区。刚才王逸生先生也提到,我们现在和东盟之间,从人口数量、领土面积和贸易额来说都应该是最大的,同时也应该说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这些特点就意味着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另外,在提升双方关系上,我们说中国东盟自贸区通过降低关税,使得双边的自由贸易化程度有迅速的增强。刚才我介绍的数字中间已经将这个降税的服务跟大家作了一个介绍,随着明年1月1号全面建成的时机的到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它的贸易发展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和东盟自贸区之间的互补优势,以及它的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会进一步加强。因为中国和东盟虽然都是出口外向型的一些外贸企业占据比较多的比例,但是毕竟相互之间还有很多的互补的产品、产业。比如:我们向东盟出口较快、较多的是这样一些产品,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我们从东盟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有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自资源型的产品。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机电产品对东盟出口的比例也由原来早先,也就是2003年时候的39.5%,提高到了2008年的50%。这样一个双方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体现,都能够促进我们双方经济的进一步的增长,还有双向投资的加速、增加。 我一开始介绍中也提到了,我们和东盟之间相互的投资,在确立了我们自贸区关系这几年中间已经有了大幅增长,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为双方的企业提供了更加透明和稳定的投资政策环境,我相信利用这个环境双方的投资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提给张司长。第一个问题,昨天财政部发布说我们已经降低了入市的进口产品的关税,中国已经成全世界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东盟最大的优势就是农产品,而我们现在农产品的关税非常低,会不会对我国的农产品行业造成冲击?第二个问题,您是否担心东盟的一些国家会出于贸易保护而设置隐性的壁垒,比如利用非关税壁垒保护其产业,特别是农业?
张克宁:财政部每年到年底的时候都要公布它新的降税的方案,因为按照我们的承诺,按照我们加入WTO的承诺,我们关税水平整体是要下降的,每年都会公布一些调整关税的情况。至于你提到的中国农产品的税率低和是否和东盟贸易之间会有相互之间的一些形成贸易的影响。我的看法是这样,中国的农业关税确实是处于低水平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中国在贸易往来中间也在进口一些可以弥补中国自己在农产品方面的一些不足和需求,特别是中国面临着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乏的发展环境,适当地进口弥补这方面欠缺的一些农产品,是对中国消费和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一种补充。
关于和东盟,中国和东盟之间在农产品方面,特别是农作物蔬菜、水果和东盟的早期收获计划的时候,已经提前列入了双方的零关税的制度安排中。刚才王逸生公使先生已经提到,他提到泰国的水果、蔬菜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进口到了中国北京。实际上农产品的需求也是根据市场需求而确定的,相互之间的农产品是有一个消费者的熟悉和选择的过程,我们关税降到零以后,真正的市场需求是取决于消费、是取决于市场,零关税只是为双方的企业和双方的生产商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贸易的渠道,至于最后哪些产品能够进入哪些市场,一个取决于消费需求,一个要看我们的管理是不是提供了充分的服务。
据我所知,自从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已经进口了大量的东南亚东盟国家的一些水果、蔬菜,这些水果、蔬菜过去在我们国内市场见的是不多的,而弥补了我们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但是同时又不可否认,一些水果和蔬菜的进口增加对我们国内相应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也会受到一些相应的影响,这就需要双方的生产部门都要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进行自己的结构调整,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性,加大自己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真正实现双方在进出口方面的优势互补。
财经记者:这个问题是问一下王逸生公使,我们想知道东盟国家里如何更好确保自贸协定的顺利实施?谢谢。
王逸生:大家如果看电视的话,几天之前会看到中央九台上播出了一个泰国商务部的副部长,已经开始向私营企业宣传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我们在未来将会向更多的向私营企业和经营部门宣传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这些机遇以及挑战,让他们更好的应对未来,因此通过这样努力去做,我们能够保证中国东盟自贸区能够更加有效的得以实施。同时,我们看到在泰国以及马来西亚都已经出来了一些新的政策,来鼓励中国的企业更多的到马来西亚和泰国这样的国家去投资。同时,新加坡在这方面也是非常的活跃,因此很多东盟国家也意识到了FTA的这个特点,也将会努力使FTA成为现实。
凤凰卫视记者追问:我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张司长没有回答,关于隐性壁垒的问题。
张克宁:对不起,也许我没有直接答复这个问题。所谓隐性壁垒,如果涉及到农产品的话,农产品进出口是有一些技术要求的,为什么我们在一般的《自贸协定》也好、《双边贸易协定》中间也好,同时还要处理好SPS、TBT的安排,怎么处理好双方在动植物检疫和技术壁垒方面,双方要有一定的协定,要有共同认可一些标准,要共同制定一些在进出口方面的检验措施。中国和东盟已经签订了这方面的协定,双方之间如果涉及农产品进出口上,在哪些产品是容易进,或者不容易进,应该依据双方达成有关措施和标准来执行,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确保双方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新华社记者:现在有调查显示,目前双方的大多数企业仍然不了解,或者仍然没有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请问张司长这个问题是怎样造成的?下一步商务部有关部门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第二个问题是问两位嘉宾,现在说自贸区全面建成以后机遇和挑战并存,请两位介绍一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张克宁:关于你说到大多数企业不了解或者没有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自贸区虽然说是明年1月1号全面建成,但是我们的货物贸易协定已经在2004年开始签订实施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降税也已经开始,企业不了解或者没有利用也可能是因为对这个降税过程还不知晓,因为这个降税是逐步的。刚才说到明年1月1号开始,我们双方都有90%以上的产品为零关税,在这之前我们的降税过程是逐步的,产品的数量也是在逐步的增加,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企业对分阶段降税的降税幅度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协定提供降税的优惠关税的享受是需要通过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的验证这样一个程序来实现,也就是说企业要享受它的降税优惠政策的话,双方的企业都是这样,必须在它进口的时候,在通关环节要提供原产地证明,也就是证明这个产品是对方生产的。这样一个程序是在原来贸易做法上的新增加的一项内容,也许这方面新增加的要求使企业一开始没有完全熟悉起来,导致他们对享受自贸区的政策方面有一个滞后,或者说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