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受关注“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借助高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
位于永康的中国新多集团前几天从无锡购买了7台弯管机流水线设备,经技术人员调试后将投入正式使用。
新多集团销售经理朱军说,原来要20个人操作的折弯机,有了流水线设备后,只需要9个人就能完成。除了节约一半以上的人力之外,以前工人要经过3个月培训才能上岗,而现在只需要3天。
目前,新多集团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5月底。500万元的设备投入成本很快就能收回。
“当前的‘用工荒’正倒逼着我们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员工不足,只能在设备升级上下苦功夫。”朱军说。
对于义乌朝日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来说,今年几乎没有遇到“招工难”的问题。朝日科公司办公室王主任说,企业已从更高的角度来关注企业用工问题,把招工用工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
在对生产流水线进行改造后,朝日科公司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相对一些企业招不到工,朝日科甚至可能要转移20%左右的员工。”义乌市经济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说。
技术改造后招工范围扩大了
在此前的金融危机中,宁波奉化的天耀服饰先后投入近600万元资金,对车间、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率先引进了12条自动化单件生产流水线。
“单件流水线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保障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董事长孙达说,“不仅如此,这些流水线还显现了更多的增值效应,比如对技能要求相对降低。以前我们一个非熟练工需要三个月培训才能正式上岗,现在只要两三天的培训就可以了。”
孙达说,这样以来,招工范围扩大了,招工也容易多了。
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孙达还特别注重员工培训。去年除引进40人管理团队外,还与台湾某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合作,投入近30万元对员工进行基础培训、绩效考核培训,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新年很多企业招工很难。我们企业因为不需要招熟练工,招聘面广,而且公司人均工资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员工队伍一直很稳定,不存在招工难问题。”孙达说。
积极转型升级减少用工需求
浙江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
每年春节后,企业都存在招工难问题,今年尤其明显。首先是因为去年开始,浙江经济开始复苏,工厂订单增多,但中央的惠农政策,让那些劳务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很多农民工不再选择外出打工。
其次,浙江企业工资水平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广大农民工的预期。但这也不能怪企业,因为浙江企业很多是微利企业,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工资也不现实。
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再满足低成本低利润扩张,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利润空间,才能提高工资水平。进行设备更新,提升劳动效率,这样可以减少用工需求。
另外,企业也要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培养,把这个当作战略来开发。不要等到出现招工难时才想着去各地抢人,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不但效果不好,还加剧了“用工荒”的恐慌。
谨防新的结构性“用工荒”
浙江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已明
目前义乌、绍兴等地的企业已经纷纷给员工涨工资,以提高待遇招人和留人。一些义乌企业把员工工资提高了15%–20%。企业改善职工待遇,及时为民工解决社保问题都是需要的,但只是治标的办法。
解决招工难,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减少用工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现在我省出现的招工难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不过,企业转型升级后,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提高了。许多行业要招聘有技术含量的工人。这就要求外来务工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否则岗位缺口会进一步拉大,即形成新的结构性“用工荒”。一方面有人没事做,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做。
- 加强政策引导 破解纺织企业用工荒 (03-16 08:16)
- 东部城市节后招工难加剧 “新常态”倒逼企业转型 (03-11 08:56)
- 广东服装厂月薪6500元免费住宿仍难招工 (03-09 08:34)
- 虎门服装企业节后用工缺口大 招工多打“温馨牌” (03-06 08:23)
- 年后招工:荆门纺织制衣制鞋企业最缺人 (03-05 08:11)
- 用工荒再现广州:节后服装市场招工难 (03-04 08:14)
- “用工荒”难题难在哪儿? (03-17 08:57)
- 纺织业遭遇招工难:涨薪10%对求职者无吸引力 (03-04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