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敌“亮剑” 纺企应对汇率变化四重法宝
规避汇率风险手段之四:价格联动
有没有共赢的提价方法呢?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万和和海外买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在年度合同里商定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形成价格联动。”万和集团营销管理中心总监宫培谦告诉记者,万和集团的外销利润只有3%~5%,人民币升值时,不得不提价。
“很多外商都能接受价格联动,没有问题。”宫培谦很高兴地回忆,万和开始跟外商谈价格联动的条约,条件谈得好的合约,规定人民币升值1%就能调价;谈得差些的合约,人民币升值3%也可以调价。
目前,国内出口企业一般是一年报一次价格,价格在年初已基本锁定。而一旦年初锁定价格,人民币升值时,海外买家的订单就会把汇率风险全部转嫁到中国出口企业身上。
“最初的合同里一定要说清楚价格变动的计算公式,否则人民币升值后再要求外商加价,很难谈,非常被动。”宫培谦介绍。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单向的。“老外精明得很,”宫培谦笑着说,“有外商提出相应的条件,企业的出口退税提高时,他们也要分四成的利润。”对此,宫培谦认为,“外商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企业和外商形成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就应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不过,“即使有价格联动,人民币单边升值也没有办法,汇率上下波动会给我们带来损失。”宫培谦苦恼地说:“有时候,下订单时人民币处在高位,不下订单时人民币处在低位,一个季度平均起来人民币升值还在不用进行价格调整的区间,但企业在购买原料时价格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却无法调价弥补损失。”
企业适当提价以弥补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损失是合理的,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我国具有较大出口议价优势的产品上使用,否则提价会使外商不敢再下订单。
上海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贸管部主任茅霞华也表示:“对旧产品提价,客户一般都接受不了,新产品可以提价,但海外客户不会马上接受新产品,他们一般要先下小订单观察海外消费者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