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涨价撬动的不安:纺织产业链承受能力减弱
生意社10月26日讯 棉价上涨会加速纺织行业的重组,促使产业集中度上升,一批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这也是产业调整的大趋势
10月15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24177,涨254。此前一天,美国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前四个合约收于涨停板,12月合约收于114.87美分/磅,涨400点,创历史新高。棉花期货在美国农业部公布市场热切期待的月度供需报告前大涨,而在数据公布后市场继续劲升。
美国农业部将全球最大棉花消费国中国2010/11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下调了100万包至3150万包,并将中国进口预估从1275万包上调至1300万包,将中国期末库存预估从1601万包下调至1472万包。
在供需矛盾以及国际棉花期货市场的带动下,国内棉花价格快速攀升,这对棉花占成本60%以上的棉纺类企业造成了重压。
“棉花的产业链很长,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一旦供不应求,像大豆那样大量依靠进口,对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冲击会非常大。”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汝忠说。
近年来棉花价格一直波动较大,而今年棉花价格的连创新高,使得市场对于国家加强宏调的呼声甚高。
持续涨价背后
“供不应求是目前棉花涨价的主要动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说。
2010年上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弱,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得到恢复,棉花需求量大增。农业部数据显示,1~6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是88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2%。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棉纺制品出口市场不景气,棉价低迷,棉农种棉积极性受挫,2009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了1240万亩。
中国2009年棉花总产量是637万吨,比2008年下降了112万吨,在棉花产量正常的年份,棉花缺口在400万吨左右,2009年的减产导致今年棉花缺口进一步加大。
同时,今年8月黄河流域雨水比较多,对正处于花蕾期的棉花生长极为不利,导致棉花单产减少,质量下降,李汝忠预计,今年棉花总产量将下降20%~3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棉纺原料供应量与需求量相差269万吨,而2010年相差626万吨,比去年增加357万吨,棉花缺口明显。
国际方面,巴基斯坦洪灾导致的棉花减产、中国和巴西的进口需求大增、印度限制棉花出口、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棉花期货市场的推动……都影响到国内棉价。
为了缓解棉花市场的供需矛盾,中国政府于8月10日开始抛储,但是从趋势来看,抛储价格高开低走,8月底探底反弹,9月中旬之后加速上涨。
对于棉花市场的异常表现,中信证券(16.78,0.25,1.51%)分析师毛长青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棉花减产表现明显,市场对于未来棉花价格的预期会更高。
目前,山东、新疆等棉花主产地已经陆续开始收购新棉,山东部分地区籽棉最高收购价超过6元/斤。
新棉上市是否会使当前的棉花价格趋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杜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储备棉库存有限,在减产预期下,棉花需求依然旺盛,市场缺口很大,新棉上市对遏制棉花价格作用有限,未来涨价趋势仍将蔓延。
纺织行业新洗牌
棉花一般占棉纺织企业成本的60%~70%,其价格的上涨波及下游产业,不少中小纺织企业表示,棉花价格的涨幅已经让企业“不堪重负”。
就纺织行业而言,目前各环节承受能力逐步减弱,棉纱、棉布、棉制品价格涨幅逐级递减,限产压时、减少棉花用量现象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