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天资本突围 后危机时代迎来重大转折
生意社11月9日讯 “当金融危机打乱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市场进入低迷期的时候,我们反而采取了外延扩张的战略。”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恒天集团(以下简称恒天)董事长张杰表示,后危机时代的恒天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一系列兼并重组,张杰口中的“外延扩张”,显露端倪。恒天最近的一例并购,就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并购,一旦并购完成,恒天的核心主业——纺织机械业务将成为世界第一。
作为以纺织装备为主业的唯一央企,恒天诞生于1998年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共同组建而成。经过12年的磨合,终于有了起色。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纺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如何让纺机制造大国的核心技术跟上国际步伐?如何才能抵御经济周期,增强企业免疫力?实际上,中国的纺织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重大课题。
市场对恒天有着种种猜想,自2008年8月张杰升任恒天集团董事长之日起,恒天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2005年,时年44岁的张杰从1207位来自全球的高级管理人中脱颖而出,被国资委选中担任拥有527亿元资产的中国华(行情,资讯,评论)源集团CEO。当时的华源,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张杰就是带着“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带领华源从纺织产业为主向生物医药方向转型的使命而去的。
“华源转型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值得恒天借鉴。当年华源转型失败,我们对外的解释是因为其负债率高、短债长投造成。事实上,华源转型失败的本质在于,它用传统产业产生的现金流去支撑它对新产业的转型,而它传统产业的实力又不够,所以只能靠负债去实现转型。这样一来,一旦银行信贷政策调整,马上企业就会出问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家拥有纺织、医药、机械板块的央企,最终仍然沦为了市场所谓的“鸡肋”,但对张杰来说其中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
恒天的转型显然不能依靠传统的纺机制造来支撑,当然也不能寄望于银行信贷。因此,上任之后张杰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载货汽车、新纤维材料、地产、投资等多元业务。除此之外,恒天还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张杰认为,在全球市场收购成本相对较低、谈判相对容易的后危机时代,是恒天发力提速的时候了。
不过,来自业界甚至恒天内部的担忧与质疑也开始接踵而至。有分析师表示,虽然恒天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准,但其最初是由十多家国企拼凑而成,内部相互竞争,业绩并不可观。同时,东南亚对纺机的需求正劲,恒天是否应该将重心放在其核心主业上,而不是去做一些非相关的多元化?而在大多数纺机企业还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围之路时,在资本市场上驰骋腾跃的恒天未来如何把握和控制风险?这一次恒天所谓的重大转折,会将其带向哪里?
头疼的技术短板
和大多数央企所在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相比,恒天所在的纺织机械行业处于一个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
“我们现在纺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外和国内民营企业两大块。和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瑞士等制造业的顶尖国家比,恒天在核心技术上不输他们。而江浙一带活跃的民营企业,单个比起来他们都很小,我们整体比他们大好多倍,纺机行业的民营企业大多只做每个细分的小产品。”不过,国内几无对手的恒天,在其纺机主业的产业链条上,仍有两个让张杰头疼的技术短板:恒天的印染和织布技术一直未能有大的突破。
“目前丰田是织布技术这个细分行业的老大。从丰田来说,它的汽车业赚了很多钱,而织布机不过是当年丰田起家的一个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本质上不是为了盈利,所以它就用低价来占领市场。因此国内的企业都上不来,恒天前后为此贴进去将近十个亿,几乎每年都在亏,但是为了民族产业,我们还要继续探索下去。”
而对于印染技术,张杰解决的方式就是近期刚刚谈完的这起国际并购。虽然还未尘埃落定,但张杰表示,此次并购之后,在印染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将让恒天在该领域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