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迈出实质性步伐
淘汰落后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近几年,提高技术进步对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行业内已形成共识,各集群地区加快了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的步伐,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使企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浙江绍兴县企业技术进步投入大,目前已拥有无梭织机4.19万台,约占全国的1/6,其中进口的占到80%以上,无梭化率总体达到90%以上,化纤、印染、服装等行业也引进了2万多台(套)先进设备。
山东邹平县纺织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传统产业,使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纱比重达100%、无卷化比率达到70%、精梳纱比重达到85%。
广东大朗镇鼓励企业引进电脑横机代替传统机械横机,进行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电脑横机数量从2005年不足1000台,增加到2009年的6122台。每台电脑横机相当于6~8个熟练工人的工作效益。
园区建设加快 高级集群形态受关注
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纷纷规划建设了产业园区,一大批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完善了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集群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完善,集群企业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从2005年的3.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底的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180家增加到367家,从原料、织造到深加工、成品,产业链结构完整,经编产品产量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以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该园区还建立了集信息中心、研发总部、检测中心、设计中心等于一体的经编产业促进中心,形成十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
郑州中原区建设了总规划面积13 平方公里的“郑州纺织产业园”,分为五区两中心,即纺织印染生产区、服装加工区、纺织机械制造区、产品展示销售物流区、生产生活服务区和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中纺织信息中心。目前已开发3 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 家,累计投资50 亿元。
从长计议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关系到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广大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
绍兴县积极实施节能降耗工程,淘汰落后印染产能,重点在用能、用水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目前已有13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半数以上印染企业采用各种余热回用技术,90%以上印染企业染缸实施变频节电改造,197家印染企业绝大部分采用了余热回用技术,近100家印染企业实施了中水回用工程,并积极开展印染企业冷凝水回用到热电企业循环利用。全县形成了9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许多国外同行参观了这些设施,深表赞许。
常熟市梅李镇重视节能技改工作,自2007年以来,先后在印染、色织、化纤、经编等重点纺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通过能源审计,查找在用能方面的薄弱环节,由专家提出节能技改项目建议,企业对照实施;积极配合实施节能监察,淘汰落后用能设备;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注重创新 提高产品竞争力
创新是产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集群发展初期,不少企业由于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也不愿意在研发方面投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主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保持市场竞争力。
绍兴县纺织企业从应用CAD技术入手,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开发从原来三天出小样、五天上批量、七天进市场,进一步提升为三分钟出小样、三天上市场,使产品开发时间大大缩短。
江苏海门市叠石桥家纺产业与市场建设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大研发投入,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家纺产品专业研发设计机构200多家,专业设计研发技术人员3000多人,每年为家纺企业提供大量新款花型,催生了花型交易新兴产业,使该地区家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品牌意识增强 提升品牌贡献率
近几年,国内纺织业的品牌意识在逐渐增强,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品质,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建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品牌贡献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品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