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服装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texnet.com.cn  2010-12-03 09:58:28  来源:一大把 收藏

  生意社12月3日讯 毋庸置疑,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服装生产和销售的70%来自于服装产业集群。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不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南沿海服装产业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逐渐加大,它们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机遇。

  量质齐升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进入新阶段,集群内企业量质齐升。根据各服装集群统计数据,各服装产业集群的服装产业经济总量在当地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最小占20%,多至80%。与2005年相比,大部分集群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数量已经翻倍,服装产量和出口额同比增长也普遍超过60%。

  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产业集群内,很多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随着企业联合、整合、重组的进行,规模以上的企业逐渐增多,并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进行企业转型提升,实现从OEM加工向自主设计、自主创牌转变。

  在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倡导创建区域品牌。近年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下,产业集群对外经常以整体形象出现,在宣传推介、展览展示甚至是产品标识上,开始出现区域品牌的形象应用。

  区域品牌的倡导以浙江广东两省最为突出。中国领带名城嵊州通过每年举办中国领带节暨真丝产品博览会,增强了“嵊州领带”的区域名牌宣传力度,提高了嵊州领带和企业的知名度,使“嵊州领带”成为全国知名区域品牌;广东顺德“均安牛仔”的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也赢得国内同行业广泛关注与认同,均安牛仔整体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增强,目前均安向工商部门成功申请了“均安牛仔”地理标志;浙江平湖服装区域品牌的图案也已初步确定,并正在向平湖市工商局申请注册。

  集群内产业链日趋完善,集群发展增添新动力。随着集群的发展壮大,很多服装产业集群由原来的单一的生产型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相关的企业聚集。上下游产品配套生产企业、相应的服装商贸、品牌设计和研发中心,以及与服装、服饰业相关的展览业、辅料业、服务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从电子商务到现代物流,从专业市场到研发中心建设,从产品检测到技术研发设计,从幼儿园、图书馆到银行等配套设施建设……产业集群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推动了服装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另外,内陆承接梯度转移形成新集群,集群发展呈现新动向。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服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产业集聚。单从产量绝对值来看,中西部地区还远未能成为支撑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产量较低,但是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2009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获得“中国女裤名城”称号;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获得“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称号。而在江西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中西部地区以及辽宁等东北地区也开始出现服装产业集聚,这说明产业集群的发展出现了新动向。

  集群内企业营销转向多元化,集群发展出现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种种压力,外贸出口型企业面临无单可接、不敢接单、利润变薄等现实问题。为此,后危机时代,外贸依存度高的产业集群已经率先进行多元化探索,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加快创建自主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部分企业走出国门,充分利用东盟等地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设厂,或者通过收购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

  还有集群企业通过联盟的形式增强竞争力。在浙江乐清市,11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乐清市联盟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旨在创立并运营品牌服装,以乐清服装生产企业为品牌服装生产基地,运动新的服装营销模式,实现厂家产品直销;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注册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直接销售乐清服装产品,承接外贸一手订单并下单给乐清服装生产企业。

  转变粗放式经营阻力不小

  后危机时代,规模企业考量取胜、粗放式管理、简单化经营的模式受到考验。对于那些发展早期缺少规划的服装产业集群来说,要想改变以前的模式遇到的阻力不小。

  第一,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短缺。土地资源供应量不足、职业工人短缺,都给服装企业带来发展压力。近年来,服装企业缺工现象严重,有些企业甚至整年都处在缺工状态中,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其次,在服装企业管理、研发、营销等环节,由于中高级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技术能力与发展规模明显不相适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业  挑战  机遇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