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东莞虎门服装城的发展历史
在服交会这个平台上,一批又一批的本土企业成长起来,从最初拿着十几件衣服前来参展,发展到终端店铺遍天下。10几年的时间里,借助服交会这个宽阔的舞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数百个变成了数千个。而除了展示企业外,服交会还邀请到了世界顶尖人才、国际顶尖大牌来虎门共同交流,不仅仅是让他们做秀,更重要的是要“云集”他们的业务。
如今再看服交会,规模越来越大,展场面积、展出展位和成交额不断有所突破和超越。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意向成交额达到了46亿,和第一届时相比,翻了几倍。
也正是通过一届一届的服交会,虎门的企业、市场乃至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服交会成为了虎门每年的一大节日,几乎是全民支持交易会。
外界则通过服交会了解了虎门、了解了虎门服装产业,并因服交会与虎门结缘、和虎门建立了联洽。
更重要的是,服交会之于虎门,不仅是其命运转折的支点,亦已成为推介虎门的一张靓丽名片。
人物志
郭东林·以纯
一提虎门服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是郭东林,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是以纯。
1971年6月,郭东林出生在广东河源紫金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里。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对于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一家人来说,又要添一张嘴吃饭了。那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娃不仅离开家乡,还只身一人开始了在广州的闯荡。
在他踏入广州之前,还有一个坎坷的插曲。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人生的郭东林,看到村里有人从山里往外贩运木材赚了钱,于是就东挪西凑借来4000元钱,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经商。然而,命运多舛,第一次的尝试以血本无归收场。
1991年,口袋里只剩下50元钱的郭东林辗转来到广州。一位卖水果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帮忙照顾水果摊档的生意。凭着勤劳和朴实,他很快赢得了水果店老板的喜爱和信任。他的生活日趋稳定,薪水也逐渐增加。
不过,这仅仅是郭东林未来精彩人生的开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成形——在经过一番长久市场考察和夜校充电后,他决定进入服装销售大军的行列。
先是在制衣厂收购一些仓底货,再转手卖给服装摊档的老板,往返穿梭之间,他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终于,广州矿泉路,一个小小的档口,郭东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1997年,郭东林带着他自己5年的辛苦积累,更带着他5年多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自信,也带着他在同行中建立的信誉和声望,开始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办厂、创品牌,这一次他把地点选在了虎门,而这里,正是成就他日后传奇的“幸运之地”。
当年正值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召开之际,虎门从全力扶持民营企业,让企业做强做大的角度出发,推出了虎门最早的7大品牌。郭东林带着自产的11件服装,以一名年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找到虎门服装协会,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创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之后从并不宽裕的有限的资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广告宣传,在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第一次用“以纯”的名字亮相于世人面前。
“以纯”诞生之初,走的是批发的路子。当时,以纯服装每天最多时可批发出7万件,最多时一个月可发走200万件,全年基本上有上千万件服装被各地的客商批走。即便如此,此时的“以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闻所未闻。
但两年后,以纯的专卖店已经达到近2000家。这都源于郭东林独辟蹊径、高屋建瓴的韬略——要想走得更远,只有不断破题,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00家,专卖店遍布32个省市自治区。
而此时,当年和他一样搞批发的人发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纷纷转向专卖和特许加盟的时候,以纯已在全国优势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