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弘扬劳模精神 为实现纺织强国而努力

——杜钰洲在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1-19 09:14:09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收藏

  第二,“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品牌强国的战略。

  要着力营造纺织行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品牌生态环境,在全行业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创新体系,作为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要大幅提高品牌价值对纺织行业新增长的贡献率。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它事关全行业的命运。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升全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质量信誉和质量价值。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它事关全行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要把自主创新放在纺织服装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核心地位,还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大力提高全行业文化创意这一特殊生产力的水平,适应大众生活审美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开拓多元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创新使用价值,提高产业附加值。快速反应呈现的是品牌的活力,它是全行业信息化生产方式、交换方式、跨国供应链体系时空效率的直接表现。社会责任呈现着品牌的社会品德和时代性价值观,也是现代产业文明和生命力所在。全行业品牌价值是商品的品质、品位、品行以及效率的综合体现,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互动,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和市场诚信交互作用的产物。创建品牌不能离开品牌生态氛围孤立运行,也不能缺失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感召力和对行业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领军品牌和领军企业,不仅要产生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还要产生小企业充分社会化、形成企业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规模效应的区域品牌。这些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和集群创造的附加值在“十二五”末要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总附加值的1/3以上。

  第三,“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着力点。纺织行业正在规划发展低碳纺织,绿色纺织和资源循环纺织的量化指标和主要措施,要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进步,科技攻关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创建力提升,大幅降低单位增加值的纤维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和排放水平,坚决完成国家对行业的约束性要求,纤维资源循环使用量要达到纤维加工总量的20%左右。

  第四,“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纺织人才强国战略。

  以上三大战略的实施,既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但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坚决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未来纺织制造业无论是适应国内人民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提升国际竞争的新定位,归根结底靠人才竞争实力,靠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主力军。建设纺织强国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同时也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无论是技能工人还是知识型工人,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产品创意设计师,无论是基层管理者还是中高层企业家,直至各类领军人才,这些是相互协作、彼此共生的奋斗集体,创造性体系。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体系的协同作用,要致力于纺织各类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建设和从宏观到微观的政策环境建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肩负起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光荣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劳模大会,推动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产业集群、行业管理组织等都能更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和历史首创精神,肩负起“十二五”时期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行业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劳模精神是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传家宝。它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解决人民温饱为目标的艰苦岁月到今天为发展现代生产力、建设纺织强国而奋斗的半个世纪来,历代纺织工人在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中长期磨炼和积淀的伟大产业精神。尽管经过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改革开放、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队伍经历从城市工人为主体到以农民工为主体继往开来的深刻变化,但伟大的劳模精神不仅传承下来,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铸就了纺织产业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造、特别讲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青岛纺联郝建秀小组的事迹既闪耀着新中国第一代纺织人艰苦创业的荣耀,又放射着当代纺织人继往开来的时代光彩。今天,2000万纺织产业大军正在面对“十二五”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可以预料与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弘扬久经磨砺的伟大的纺织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三大特点24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伟大劳模精神的高度概括,并指出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国纺织工业虽然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总量已经超过世界的50%,不仅满足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纺织品服装已经占世界的1/3,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但是,在高技术材料、先进生产技术装备、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供应链开拓与管理、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仍然落后于先进国家,大多数企业在跨国供应链上仍处于中低端地位,同时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提升的重要因素。要争夺世界纺织技术制高点和攀登供应链高端地位,要屹立于世界名牌之林,要继续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虽然具有大有可为的空间和时机,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弘扬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化为全行业每一个岗位的行动,无论是在最基层的细微环节还是在产业链的关键地位,无论是物质转化还是文化创造,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无论是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还是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都离不开劳模精神在全行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在全行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受表彰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更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与时俱进。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贡献力量。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同时,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这场变革的主力军,要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这场变革,不仅贯穿着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而且贯穿着生产关系直到上层建筑的改革攻坚。“落后必然挨打”,中国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自己的名牌,就会“受人欺负”,这是中华民族兴衰史的深刻结论。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实现了当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造就了中国现代生产力,才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普遍困难的时候,出现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而在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样经历一系列改革攻坚,要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改革进一步激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纺织产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都是买不来的,也不是一两个企业的成功实践所能承担的,而是整个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品牌创建。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核心转变就在于整个产业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在于全行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全行业品牌生态的形成。当然,实现这种转变不是靠主观愿望,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靠广大职工的创造实践,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解决发展的问题,突破发展的难点;要认认真真地统筹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十二五  纺织劳模  纺织工业  杜钰洲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