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不畅让中国服装品牌难以往前走
生意社6月22日讯 “目前,中国企业都觉得经营吃力,原因是什么?”朗咸平曾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向在座的中国服装企业家这样发问。“时间”是他眼中的关键因素。“服装行业平均而言每天贬值0.7%,只要提前10天卖出去,就少贬值7%,而毛利率增加13%”。
据说在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招聘简介中,对“物流操作员”一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你的工作就是按照Inditex分店的订货单为其准备畅销货物,因为每位顾客需要的时尚商品可以及时地被配送到分店,这是我们生意取胜的关键。如此操作,每周两次,让我们的商店时刻都有新商品供应,以此刺激销售。”
而只要达成这样的要求,Inditex甚至放宽了很多中国公司都十分看重的内容,“你将在一个很有前景的公司中轮班工作……如果你想将你的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锻炼,你也可以在这里做兼职工作。”
看起来非常随意。然而在实际操作上,ZARA却相当严谨:公司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无论生产地点在哪里,所有产品都将汇集到各连锁店的物流中心,再频繁不断地从物流中心同步发往各家门店。而需要达到的指标则是:每周发货两次,每次都有新款式,保证门店总能够有新商品上架。从物流中心收到订单,到商品运到店内的时间,欧洲门店平均24小时,美洲和亚洲门店最多不超过48小时。对它来说,“距离不是用千米来衡量的,而是用时间单位来衡量的”。
可以说,在更广泛的空间内保证高效、有力的物流控制,是ZARA与国际高端奢侈品牌同台竞技、与同类快速低价时尚品牌角逐胜负的重要因素。
“从粗放型市场经济向集约型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服装品牌市场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很多小众化品牌将代替那些规模型品牌。而无论是规模型服装品牌企业还是小众化原创型服装品牌企业,物流配送管理都决定着它们的发展步伐,也影响着服装品牌竞争的命脉。”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说。
其实国内品牌在物流方面还明显滞后。几年前,在一次规模盛大的行业活动中,记者试图了解服装企业的物流现状。然而,询问过的十几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后,只有少数公司能够谈论一些服装行业和企业的物流现状。
物流不畅让中国服装品牌在自家门口看着ZARA、H&M们绝尘而去。
事实上,不只是服装业,在中国各个行业领域,“物流”几乎都一直是顽疾,“最后一公里”成了企业实现更大利润的最后一只拦路虎。
该如何缩短这“最后的一公里”,有效地增加利润?
张晨静每天来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ERP系统,前一天各个网点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她迅速召集品牌经理、仓库主管、商品分析员开小会,讨论当天的发货安排。
作为波司登的一个区域销售总经理,她负责公司在上海外围区域的产品销售,包括150多个网点,在这个区域内,波司登库存率不到12%(服装业一般库存率在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