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的历史变迁:从田野到时尚产业(图)
从家庭作坊向工厂转移廉价棉质衣服催生工业革命
起初,英国人穿的棉织品是从印度输入的印花布。
到17世纪中期,英国人才在曼彻斯特建立了自己的棉纺织业。这使穷人在历史上首次能够穿上漂亮迷人的衣服。一个新的消费者阶层诞生了。
19世纪的历史学家爱德华贝恩斯这样描述: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服装的乐趣。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你必须想办法发明,在工业中你们大有可为……”
世界上最早的工厂是棉纺织厂,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了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的需要,许多人开始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这些创新揭开了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在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个技术革新的热潮。
与此同时,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一本英国刊物称,“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在改变社会方面,它的贡献大于我们法律所作的贡献……”
1733年,英格兰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原来织工织布,手掷梭子于经纬线之间,现在脚踏踏板,带动梭子往返飞动,提高功效一倍。飞梭的使用造成了纺与织之间的不平衡,一个织工往往需要6-8个纺工供给棉纱,引起严重的“纱荒”。
为此,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在1761年悬赏鼓励人们发明新型纺织机。获奖的条件是:新发明的机器要能“一次纺6根毛线、亚麻线、大麻线或棉线,而且只需要一个人开机器或看机器”。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这意味着由一次只能纺一根线变成能同时纺16至18根线,大大提高了功效。尽管“珍妮纺纱机”仍在使用人力,但它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个部分的装置,已经是一台机器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棉花的种植、采摘、纺织自动形成了第一次全球化
英国工业革命,只是棉花全球化的一小部分。1860年,英国每年消耗的棉花超过10亿磅,这比除美国外的世界棉花产量的总和还要多。
法国作家埃利克·奥森纳在他的《棉花国之旅:世界化的精妙缩影》中论述道: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是围绕棉花的种植、采摘、纺纱、织布自动形成的。
在英属美洲殖民地,棉花生产迅速发展。美国北纬37度以南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全球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工业化与奴隶制并驾齐驱。当时,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纺织厂,利物浦有一段时间则成了贩卖黑奴的中心。
1791年,美国在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份额少得都无法计数。美国南部在1791年生产的棉花仅为200万磅,和其他棉花产地比起来微不足道。亚洲棉产地的产量近4亿磅。
此后的10年内,美国的棉花产量增加了25倍。美国内战爆发前,棉花年产量超过10亿磅,大约是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3。美国的棉花大部分用于出口,1815至1860年,棉花出口额占到了美国总出口额的近一半,美国出产的棉花70%以上出口海外,其中主要是到英国。
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大陆供应棉花。随后不久,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但在当时南卡罗来纳州的州长哈蒙德看来,奴隶制棉花种植园的灭亡带给世界的无疑是灾难,工业世界会臣服于棉花,因此美国南部没什么可担心的:不,你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哪个力量敢向棉花开战。棉花主宰一切。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接踵而至。谁来养活英国的纺织行业呢?英国向它的两个属地埃及和印度发出了号召。在同一时代,法国的纺织部门也终于发展起来,开始在它的非洲帝国里掀起棉花生产高潮。
今天,棉花在更高的科研与品质上展开了竞争。棉花副产品也发展到轻工、化工、食品、医药等方面,产品达130多种。
正如埃利克·奥森纳所说,从棉花生产的第一次全球化到如今席卷许多领域的全球化,几乎每次全球化都带来了生产和财富的不同程度增长。工业文明带来的全球化不会停下来,也不会一帆风顺,民族经济不受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延伸阅读
《说文解字》并无“棉”
唐代来华的一位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公元九世纪写作了《苏莱曼东游记》(一译《中国与印度见闻录》),这本游记中,他记述了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是的,棉花并不是中国本土发源的物种。
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均未有棉字,而只有“绵”字或“緜”(音同“绵”)字。“绵”字或“緜”字均指蚕所产的丝绵,并非今日棉花所产之棉。这是因为最早中国人的衣着原料主要是丝和麻,丝的织品称为帛,麻的织品称为布。皇家贵族着衣多为帛,平民百姓穿衣多为布。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南宋袁文撰的《甕牖闲评》(公元1190年)中有一段记述:“今字书又出一棉花,为木绵也。”表明“棉”字在当时是一个新字。
棉花传入中国3条途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以后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洪武初即下令推广棉花种植,凡民田5亩至10亩者,桑、麻、木棉(即草棉)各半亩。10亩以上加倍。并规定棉花为农业税征收对象。于是在洪武、永乐年间,棉花“遂遍于天下,其利殆百倍于丝、枲(即麻),自此而天下务蚕者日渐以少”(《乾隆湖州府志》)。
环球搜奇
秘鲁种出五彩棉花
秘鲁培育出米色、棕黄色、棕色、红棕色、紫红色5个彩色棉品种,用这种棉花能直接纺织成各种有色的棉纱、棉布。
秘鲁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植棉历史悠久,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棉花种植。早在2500年前,秘鲁北部莫奇卡地区就有彩色棉纺织品出现,后因连年战争、天灾人祸,农业生产萧条,彩色棉失传。据报道,现在秘鲁的彩色棉种子,是在1988年一座古代莫奇卡人墓穴殉葬品中发现的,后经发芽试验,这些彩色棉种子尚未丧失活力,奇迹般地发了芽,长成了植株吐了絮。纤维的色泽有灰白、红黄和棕色三种,这些流传下来古老的彩色棉种子,就成为目前秘鲁研究彩色棉的原始基础材料。
美国女性人均8条牛仔裤
美国棉花生活方式追踪显示,女性平均拥有8条牛仔裤。即便如此高的拥有率,每四人中仍有三位回答想在不久的将来购买新的牛仔裤。诞生于19世纪的牛仔裤,原是美国西部拓荒者特有的工作服。上世纪50年代,西部牛仔电影的风行,使得牛仔裤逐渐脱离了工装裤的概念,各个阶层都开始穿这种轻松又随意的服装。
牛仔裤寿命很长,而且越旧的牛仔裤,其实是应该越值钱的。越洗越漂亮,越旧越有味,是牛仔裤不同于一般服装的显著特点。一条牛仔裤的档次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面料的档次来决定的。真正的牛仔裤是由100%的棉布做成的,甚至其缝线也是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