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服装审美中的中国元素
生意社4月6日讯
西方的服装美学原理大多是从古希腊的美学理论发展而来,强调比例适当、完美和谐,直观地引起审美愉悦,在服装造型方面注重线条的刚柔、曲直、长短、疏密,款式表现为长短、藏露、松紧、质地、色彩等要素变化,体现了西式服装美学法则。
与西式服装审美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饰审美,带给人们色彩美、造型美、款式美、艺术美、工艺美等传统美感,在服装款式方面讲究对称性、平衡感,服装色彩、图案寓意性强,更多地考虑服装蕴涵的人文美感和古典美感,中国传统服装中的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款式审美表现
中国传统服装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历经过多个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且款式也存在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中国传统服装讲究对称、平衡的主流概念不会改变,服装的对称细节表现在袖、门襟、下摆、图案等部位。虽然其中还流行一些另类的服装款式,如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不对称的样式,或在服装的下摆,或在服装的袖子、门襟部位,但都不是主流服装。中国传统服装款式除了讲究对称、平衡感外,还特别讲究服装比例的表现,如中国古代女子的襦裙装束,上衣短衫(襦)匹配长裙,讲究上短下长的完美比例;宋明时期流行长褙子与裙的搭配,上长下短的比例结构完美地体现服装的比例美。
2色彩的审美表现
青、白、黄、朱、玄五色形成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带有明显的寓意性和标识性,寓意性表现如黑色表示未明之天,黄色表示黄昏之地,黑与黄代表天与地,多用在帝王服饰上。其中在中国传统服装色彩的选择方面,历史角色突出的黄色、红色表现得尤为出色,战国末期,黄色作为一种皇族用色出现并成为最高统治者的高级服色,尚黄但不禁黄,后发展至唐代高祖年间,“黄袍加身”成为帝王登基的标志,一直延续至清朝灭亡,长达千年,黄色以致成为皇族的御用色,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意识起到相当强的约束作用。
相对黄色的贵族特征,红色带有一定的平民色彩,其中绛红、大红是红色里面的重要色彩。在中国传统服装色彩里红色从最初的贵族演化平民特征,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演化,最初的红色用绛、赤、朱表示,是贵族官员服装用色,如大臣穿绛纱袍,或黑袍绛缘,但后来红色系中的大红色却成为一种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色彩,带有一定的平民色彩。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被用一种色彩所标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少有国家之一,大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沿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积极入世情节,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人们心中对于服装色彩的讲究更是根深蒂固,如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在我国生娃娃要系红绳,本命年要系红腰带,过年要贴红对联、红剪纸,一部分人节日穿着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衣服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色彩上的美感,而且还有喜庆、积极、热情、向上的美感。很多设计师将中国红与现代服饰设计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图案寓意审美表现
中国传统图案审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它的寓意性,更多地考虑服装蕴涵的人文美感和古典美感。历史上中国各个朝代都会出现一部分寓意图案,如秦汉时期丝绸图案出现龙虎纹、对鸟纹、文字,这一现象说明动物、植物以及吉祥文字被广泛应用。如1995年新疆出土的锦制护膊,上有孔雀、仙鹤、辟邪、虎龙等形象并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寓意文字。宋代以吉祥寓意的“锦上添花”“、春光明媚”、“仙鹤”“、百蝶”“、寿”字等具有民间趣味的图案。明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将吉祥之辞施于图案之上,以其形式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