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知识]苗族织锦的视觉传达
生意社4月19日讯
中国织锦精美夺目,驰名于世,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绚丽的朝霞”。苗族织锦则是“绚丽的朝霞”中一朵灿烂的彩云,是我国民族织锦中独具特色、至今仍保有传统艺术风格和织造工艺的手工艺品。清代文献对苗族织布、织锦之精品,或成为地方传统名产品者有不少记录。如《黔书》记载的“红苗”、“衣被俱用斑丝”,实际就是指湘西、黔东一带的苗锦。这种织锦民间艺术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艺术品,也是爱情和友谊的见证,是苗族妇女朝暮接触的、有着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编织棉、纱、丝或麻线形成的花纹织物。勤劳的苗族妇女在有限的工艺条件下发明创造了许多表现图案纹样造型的工艺技巧,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例如纹样造型、工艺手法等,都给我们当代设计师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也是艺术设计的优秀典范。
一、苗锦视觉传达的平面化
苗锦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复制和再现,而是民间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事物原形进行大胆变化和夸张,用艺术的手法概括、变形、再创造的结果。苗锦这种造型多变的理念是当代平面设计所推崇的。现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把复杂的图形用高度概括的手法,通过二维空间的形式来表达,即通过平面构成中的基本视觉要素——点、线、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达到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而在苗族织锦纹样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系列完整的类似平面构成的体系。
苗锦图案常常按格律点的形式排列,往往在矩形、方形、菱形外框中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中心对称等形式组合而成。织锦多属几何平面图案,还有介于几何纹与自然纹之间的装饰纹样。其艺术手法简洁、大胆夸张,总体布局均衡合理,在静态中有动势,规整中有变化,结构严谨,展现了一种活泼而又稚拙纯真的艺术情调。此外,苗锦图案特定的工艺技巧也形成了独特的平面艺术语言。苗族妇女根据织物经纬结构的规律和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对所需饰物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古朴优美的民族纹样。例如,苗族织锦的格律点组织是以点聚集成面、点连成线的,与刺绣纹样的曲线客观表现形成较大的对比,也表现出独特的工艺个性。苗锦这种把具象的动物、植物的形体结构、色彩、运动规律等通过概括、夸张、简化、变形,转化为点、线、面形态的造型方法,与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不谋而合。
二、苗锦视觉传达的几何化
从苗族织锦图案的造型结构上来看,织锦纹样在整体上呈几何形式,且具有明显的抽象意味。这意味着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面对缤纷繁杂的自然界,已经超越了拟化的单一写实程序,能以自由的形态,将自然物象以几何的形式吸收进创作的程式中。对象的自然属性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征向人工形式的转化。由此,形式有可能脱离对象,成为一种饰美形式,也就成为一种信息储藏在每一位苗族女性头脑之中,为她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从图案上来看,苗锦这种超越现实的视觉表现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整体的抽象表现。属于这类的典型例子是苗锦中经常出现的“大地”、“山河”、“天空”、“家园”等“母本图案”,这些“母本图案”都是由概括的几何纹样组成的。这些几何纹样显示出苗族艺人高超的数学计算本领,使得苗锦图案即便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出一种单纯强烈的形式美感。
第二类与此相反,整体造型外形比较明确,形态较为写实,虽然其中有些题材被进行了一些大胆新颖的形式化处理,但其基本特征还是被巧妙地呈现出来。如在苗锦中那些渗透着古老意识的各种动物图案,动物的身上、脚底、尾巴尽管可以随意地长出花草植物,被予以夸张、变形,或者概括、添加,但该动物的基本特征始终非常突出,让观者一看就认识它们,却又马上感到它们不是真实客观的,而是大自然中浓缩的一个造型,这样的作品造型是再现又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