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解析:李宁价格体系外渠道能否消库存?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1-16 09:39:16  来源: 财新网 收藏

  生意社1月16日讯 库存已成为所有运动服装品牌共同面对的大难题,而最急于解决的是李宁公司。

  李宁公司的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公司库存已达11.38亿元,而从应收账款来看,压在经销商环节的库存更高达25亿元,两项相加几乎和同期收入38.3亿元持平。如果不能在年底解决2010年转型失败所产生的巨大库存,李宁公司的整个经销渠道都可能被巨大的应收账款拖垮,其新一年的销售计划也将受到影响。而一旦经销商在还款压力下被迫自行展开消库存行动,李宁公司的品牌和整个价格体系都将动摇。

  这就是创始人李宁亲自上阵后所面临的难关。过去两年,李宁公司品牌转型失败,后遗症凸显,库存高企,投资人高盛退出。此后,公司展开一系列自救动作:关闭门店、裁员瘦身、引入新投资方、主要管理层大换血等等。在TPG入主李宁公司五个月后,早前提出的“渠道复兴计划”终于找到了第一个落脚点——消库存。

  2012年12月17日,李宁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渠道复兴计划”全面实施。公司将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回购、整合销售渠道,以及透过具针对性的复兴方案,重组经销商的应收账款。李宁公司计划以抵消应收账款方式,一次性投入14亿到18亿元。公司预计2012年出现亏损。

  按计划,消库存是恢复经销商现金流的开始,接下来李宁公司还将对渠道进一步整合,但否认将加大自营店建设。这显示公司正努力重建与经销商关系。李宁公司执行副董事长金珍君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称,公司将改变过去批发性的运作模式,要以消费者和零售为导向,加强对订货会及前端销售的控制。

  另一边,全国各地李宁品牌和工厂店的“低折扣”仍在继续,急于在2012年底回笼现金的经销商们正等不及甩卖库存。以超低价格销售库存的同时是否会影响新品的价格定位和销量?作为品牌商,回购的库存如何处理,是否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这都是李宁甚至全行业在消库存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8亿救渠道

  2012年7月,李宁公司原有管理层大换血,来自TPG的金珍君担任李宁公司副总裁,负责内部运营。新管理层甫一上台就提出新的三个阶段性规划,第一阶段规划即首先关注渠道和存货,此后拓展为李宁公司所称“渠道复兴计划”。

  计划在2012年12月17日得到李宁公司董事会认可后全面实施。李宁公司方面解释无需支付现金,只是抵消现有经销商对公司的应付账款。金珍君在分析师会议上还提到未来无需就更多“渠道复兴计划”提供额外开支,称14亿到18亿元的预留量已经足够。

  公告一出,市场反映不一:麦格理随即调高李宁公司的目标价格至7.15港元,给出“跑赢大市”评级;瑞银称李宁公司主要风险已解除,维持“买入”评级和6.5港元目标价格。

  瑞信和国泰君安则对此表示怀疑,分别给出“中性”和“减持”评级,目标价下调至4.30港元和3.92港元。瑞信的报告指出,有鉴于李宁公司2012年6月底的应收账款为25亿元,相较2010年底的16亿元出现急升,并不确定14亿至18亿元支出是否足够应对库存问题。

  事实上,根据李宁公司2012年半年报,除去应收账款25.16亿元,李宁公司尚有库存11.38亿元。对未来销售的预期亦不乐观,库存拨备达22.28亿元。国泰君安报告预计李宁库存回购资金最终将达到30亿到40亿元,未来一年仍可能面临亏损。

  一次性巨额投入的后果是亏损,李宁公司在宣布实施“渠道复兴计划的”同时即发布了“盈利预警”,宣布2012年将亏损。瑞信预计亏损可能高达19.73亿港元。

  然而,对于18亿元可能的效果,市场判断和李宁公司的计划有差距。李宁公司的一位公关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14亿到18亿元账面上是消库存,抵消账款,实际是公司和经销商各自承担一些损失,目的是盘活渠道。”

  现阶段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已经无力支付公司欠款。在运动鞋服行业,品牌公司和经销商间贸易的回款周期一般是90天,即经销商提货90天内付清全部货品尾款。

  但近年来,前端销售缓慢,货卖不出,回款延后现象在服装行业非常普遍。“现在哪个经销商也做不到三个月给钱了,我们这边有拖到八个月的。”国内一运动品牌公司高管告诉财新记者。而李宁公司的数据显示其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已从2010年的平均52天增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102天。

  现金流压力迫使经销商不得不缩减订货量。财新记者统计过去两年八个季度李宁公司产品订货会数据发现,除2011年二季度鞋类产品出现价格和数量的单位数增长,整体产品的订货金额、价格和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2012年四季度订货更显惨烈,订单金额高双位数下降(通常指20%到30%的降幅——编者注)。其中,鞋产品订单金额和订货数量低双位数下跌(超过10%的降幅),平均零售价格下降了不超过5%。服装产品的订单金额及订货量跌幅也超过20%,平均零售价格也有所下降。

  “旧产品卖不出——欠债还不起——新货没钱订”,积压的库存成了经销商和公司共同的噩梦。金珍君称,这次针对经销商的支持政策包括回点返利、清货补款和退货。此外,还将对经销商培训,就门店网络的开设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单一经销商采取何种政策将视情况而定。“我们跟经销商合作不分大小,主要针对运营情况比较好的经销商。”

  上述接近李宁人士指出,14亿到18亿元的估算,是按现在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及未来销售的最坏预期计算。最迫切的目的是帮助公司和经销商恢复到相对健康的账期,消除旧库存的同时可以补充新货。

  过去几个月,李宁已和个别经销商在库存、应收账款以及新货上架上做出调整。李宁公司承诺原有经销商欠款将以折扣价格回收库存来抵消一部分。对新品推广则采用试点、小范围上货,依据销售情况确定产品组合即所谓“英雄款”后再推广。

  和经销商的沟通以及试点能否在全国经销商中推行,成为市场关注重点。金珍君指出,公司已经开始和排名前20位的经销商展开讨论,而这部分经销商占到公司销售的50%到60%份额。针对小经销商,李宁公司给出的最大支持是不再压货。参与“渠道复兴计划”的经销商将因此承受一次性重大的账面亏损。一些分析报告指出,计划实现依赖于公司和经销商在磋商后能否在分摊损失上取得共识。

  账勾销了,货怎么办

  14亿到18亿元用于从经销商回购库存,抵消应付账款这样的方式堪称大胆。消息显示,已经达成的回购,价格大体在四到五折之间,这样的价格普遍高于经销商对外的甩货价。

  通常,运动品牌库存清理并非如此极端,主要以两个主体推进,经销商打折销售,公司方面则建立折扣店和工厂店清理。

  李宁公司北京地区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财新记者,目前尚未参加计划,库存主要通过打折自己消化。他反映,很多经销商的折扣策略早在2011年就显现出失灵,小的经销商现金回笼困难,被大经销商和李宁公司子公司兼并。而李宁公司2011年财报显示,半年内经销商数目由63家缩减为57家,到2012年6月进一步缩减为52家。

  一些经销商已经等不及李宁公司回购。消息显示,就在李宁公司提出计划前半个月,广百百货李宁特卖场已经打出一至四折的超低甩货价。

  和经销商的减少相比,关闭门店的数量更大,截至2012年6月,关闭门店数目达1200家,即使加上新增的248家店铺,现有门店数也回到了三年前水平。

  另一边,公司用以清理库存的折扣店和工厂店却快速增加。2012年半年报显示,李宁正按计划建设工厂店和折扣店,截至2012年6月,共有271家工厂店和394家折扣店,和2010年底相比翻倍——当时工厂店133家,折扣店180家。财新记者走访北京多个李宁工厂店,折扣已降至三折,部分表明新品的货品也正以八折销售。媒体报道称,武汉、南京的李宁工厂店也正以三折销售。

  对于工厂店和折扣店低折扣销售对市场价格的冲击,金珍君表示,折扣产品和新品的消费群体不一样。“关键是门店能够上新品,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对经销商快速补货,保证新品上市。”

  这一次,李宁公司的“渠道复兴计划”从库存积压和应收账款下手,最终仍面临回购产品怎么处理的问题。在分析师会议上,亦有人担心,这会导致经销商和公司在产品处理上可能出现相互蚕食市场的情况。

  对此,金珍君称,回收的货品将通过已经建立的清货渠道,如工厂店和折扣店消化。正价店则会保证新品上货,逐步降低折扣产品占比。如果清货之后,还有退货产生,还将考虑体系外的清货渠道,可能是国外、也可能是国内的渠道,或考虑捐赠。

  体系外清货渠道的使用,品牌运动企业一贯小心,一旦库存低价流入市场,品牌价格体系将受到冲击。晋江是中国第一大运动鞋服生产基地,当地纺织协会副会长陈伟进指出,这一两年来,帮助企业消库存的公司生意非常好。“这些公司一次性买断一批库存,现金支付结算,销路自己找。”

  但知名企业为了避免库存冲击市场,影响品牌,通常都跟消库存公司签合同,保证库存销往海外江苏一家库存清理公司邹经理告诉财新记者,现实中根本无法保证外销:“消库存很简单,我们去见老板选款式,谈价格,一般都比市场销售价格低10倍。”销售风险也由库存清理公司自担:“都是一次性买货,有人要就卖,不管国内国外。”

  消库存八仙过海

  李宁库存高企、订单下滑只是整个运动服装行业运营情况恶化的缩影。从国际品牌耐克到国内安踏、匹克等一众品牌均面临类似问题。

  耐克2013财年二季报(2012年9月至11月)显示,大中华区营收下滑11%,而截至2012年5月,其库存达33.50亿美元,和2011年同期的27.1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23.39%。

  国内其他品牌的库存压力也日渐增大。以匹克为例,2012年上半年库存继续周转率从49天增加到86天,存货从2011年底的4.21亿元上升至5.29亿元,涨幅26%。匹克此前提出的压缩渠道层级,收紧销售预期的改革未见成效。

  对于全行业面临的库存问题,金珍君认为根源是中国市场发展不完备,长期以来运动品牌公司形成了“只管批发,不管终端”的理念。而经销商在门店建设方面也缺乏培训和认识,“整个行业根本没有商业模式可言”。

  在此理念下,订货会变成了批发市场,经销商看着办,公司为了保证销售,对经销商压货也早已不是秘密。金珍君介绍,2000年前后,中国的运动服饰是空白市场,增长快,经营模式粗放,大家比着开店。但随着市场成熟,整个运动品牌市场已经过度竞争。“国外成熟市场大企业三到四家占市场份额的70%到80%,但国内品牌太多了。”

  多位采访对象也指出,运动品牌开始面临产能过剩始于2008年奥运会后,库存激增也已持续两三年。但在金珍君看来,很少有品牌企业愿意正视库存问题,以至于情况一再恶化。

  粗放式经营一旦遇到销售问题,从渠道和销售上减库存困难重重,最终一步的清理库存,各类公司有不同方式。

  前述邹经理介绍,渠道上的库存是能从账面上看到的库存。而他们做的库存产品很多直接从代工厂买来,根本不会体现在品牌服装公司的账面上。在他接触的企业中,强势的品牌商如耐克和阿迪达斯,通常选择将一些库存转嫁给代工厂,这样公司的账面会好看些。“公司找点由头就说有质量问题,全部退给代工厂,现在这种情况比以前多。”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经销商拖延账期,品牌商再往上游代工厂商压库存的情况。“经销商卖不出去,最后把货还给公司走人,服装公司收货时说质量有问题退给代工厂,很多尾款没结清。”

  清库存公司往往能以非常低的价格从代工厂拿到国际名牌,产品不愁销路。“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的款式,一款卖出几万双甚至十几万双不成问题。”邹经理说,某些中等品牌公司也是其客户,但目前业内还没有人给李宁等大品牌商消批量库存。

  在他看来,李宁这样的国内大品牌不好接触,“想谈个价格找这个找那个都定不了,销路也不好。”

  一些公司已在订货环节收缩。耐克首席财务官DonBlair曾对媒体表示,为了严格管理流入中国市场的新产品数量,主动取消了订单,减少了期货。

  李宁公司也采取了类似措施,金珍君指出,公司已主动减少了订货会上的产品数量,同时对订货流程做出调整。

  对于李宁公司以及整个运动服装行业的未来,金珍君摆出一个纯净水瓶盖子,围着瓶盖画了一个大圈说:“本来运动品牌市场应该是这么大,运动品牌把市场扩展到了这么大。未来市场成熟应该回归运动品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李宁  运动品牌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企业动态
进入企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