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使用中低支进口纱生产坯布或直接进口坯布
生意社5月12日讯 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原料非棉化趋势明显,化学纤维使用占比越来越大。2013年棉花消量占总量的45.5%左右,较2010年下滑6.4%;而粘胶短纤消量占比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为14.5%,较2010年上升5.8%;涤纶短纤消量占比保持平稳。虽然今年棉花政策发生变革,国内外棉价差逐渐收窄,纺织企业用棉成本降低,但是我国与国际棉价接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从中期来看,我国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的市场劳动力成本差距依然存在,因此,原料非棉化趋势将延续,进口纱涌入我国的步伐不会停止,只是非棉化及进口纱增速将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在原料格局发生改变的同时,纱线市场也悄然变化,在高价原料的情况下,棉纺织企业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部分棉纺织企业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思路,或转产化纤纱(尤其是人棉纱),或转混纺纱(涤棉及棉粘较多),或转做中高支纱,或到国外投资建厂等等。
尽管棉纺织企业主动转变经营思路,依然不能改变中低支棉纱市场被进口纱替代的事实,受国内外棉价差的影响,我国棉纺织企业中低支产品市场压力明显,为摊薄成本,使用中低支进口纱生产坯布或直接进口坯布的企业逐渐增多。分析认为,今年坯布及终端服装销售形势弱于去年,价格将会再下一个台阶。就坯布进口量来看,今年坯布进口增速将放缓,但是棉布占据主导地位不变,今年1~2月棉布占比超过90%,人棉布及涤棉布占比相对较小。进口坯布地域集中,全棉布巴基斯坦一家独大,涤棉坯布市场印尼一枝独秀。今年这一形势难有改变,更多的将是棉价回归和纱布价格筑底的过程,建议企业增加使用非棉产品和进口中低支纱,以降低成本。
国内市场形势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4%,高于市场预期,对此分析,政策底谷已经出现,后期很有可能出台“稳增长”的政策,4月市场形势虽不理想,但“红5月”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