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成衣业之损害
由于新劳动合同法之实施致使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中国成衣制造商势将提高价钱。新劳动合同法自本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雇主需帮员工担负较高的社会保险以及房屋津贴。同时企业也不能轻易开除员工,使得纺织厂失去因应变动需求之弹性。有人预估此法之实施将增加营运成本30%,企业也将付出较原先高出5倍的员工福利。
减少竞争力
中国制定此一新法的时间,恰好碰上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弱的时候。平均每年薪资提高10-15%,预计在2008年也将依此幅度调涨。虽然以西方的标准来看,劳力仍然便宜,但占成衣制造商总成本的50%,使得实质上的增加幅度有2位数以上。
中国企业也面临出口成本大幅的增加。去年成衣产品退税率由13%降为11%,预期退税率还会再降低。北京当局调减以往对部分能源密集与低价值产业出口附加价值税之补贴,此外该等产业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14%。
关厂与密集整合
预期今年中国将有更多成衣厂关门与整并。北京当局虽说了解业界的痛苦,但并不会放宽这项为了解决与主要贸易国美欧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所实行的政策。北京顾问公司Dragonomics的经济专家Arthur Kroeber表示,中国政府的政策目标很显然是要提高出口商的成本,他们希望让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并驱动整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言人孙淮滨表示,的确会有许多小纺织厂关门,但长远来看,对纺织产业是好的。
而想要安然度过此次危机的厂商,大概也只能调高价钱。若劳动成本增加40%,那么大约2008年的价格会调高20%左右。一家生产夹克出口欧盟的制造商表示,该公司本年度价格将调涨10%-15%,与去年涨幅相当。即使如此,营收仍会减少。
原料成本上升
原料成本上升也带来压力,主要是油价上涨。澳洲干旱造成羊毛价格与3年前相比,上升将近1倍。而欧盟的REACH规定也是价格上升的因素之一,因为REACH要求企业确认并限制在产品上的化学品用量,使得中国出口商必须向欧洲进口原料以符合严格的规定。但是Kroeber质疑由于美国经济趋缓,中国成衣制造商是否真能藉由提高售价度过难关。渠认为会继续出现迁徙状况,沿海的成衣制造商不是移往中国人力成本减少30%的内陆地区,就是转往越南。
中国的纺织工业协会则是认为贸易型态将转为内销模式。中国的零售额每年成长14%,去年达到9,830亿美元。中国纺织企业产品有70%为内销,成长幅度较外销更高。大多数的中国人民还是购买低价成衣,而非由外国品牌主导的奢华品。
购买力道
目前中国仍为外国买主最好的采购来源之一。越南与孟加拉国的劳动成本也许很低,但中国生产之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也拥有高效率的供应链以及发展良好的物流。
纺织厂必须与其它生产较高价值产品的制造业竞争,也必须想办法留住寻觅高薪的员工。目前员工自乡村移往大城市的状况已有减缓趋势,此系因农夫收入增加,且最近农业税调降所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迫使纺织厂提高生产力,但是否这样就足以保住西方国家的订单,则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