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外商投资政策新趋势
重新评估开放形势
回顾30年的合资合作历程,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博弈。对跨国公司来说,你有政策他有对策。比如汽车业,一汽、二汽、上汽的发展都不错,但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非常薄弱。也就是说,外资即使没有控股权,也有办法让本地合资伙伴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
高梁研究员认为,对外开放已经30年,重新评估当前的开放形势是有必要的。从总量来看,我国经济三分天下,国企、私营、外资各占其一,而且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竞争力更加强大。
“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应该是最高战略目标,而不是把充分开放性、充分市场化作为最高目标”,高梁指出,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本国企业、本国人民的最高福利为重,不能是单方面的让步。市场也是一种资源,我让给你市场,你总得给我一点东西吧!
改革开放30年,我们走了一个螺旋形的进步曲线。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基本战略是以市场换技术。当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有强制性的合资要求、技术转移要求、国产化率要求以及外汇平衡要求。回头评估这些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加入世贸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所有强制性的要求都要取消。伴随而来的是外商独资化趋势。跨国公司之间相互配套的趋势也得到加强,本土企业失去了学习机会。问题出现了,本土企业的技术从哪里来,“干中学”的机会在哪里?很多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效果并不显著。
后WTO时代,中外企业的合资合作进入第三阶段。既不是行政介入,也不是市场放任,而是建立在以更加市场化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国际合资合作。
从政府角度,更多是建立财政、税收、工业、贸易、科技政策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中国市场前景、本土企业资产质量都非常好,本土企业竞争力也有一些跨国公司非常看重的核心要素,再加上政策导向和激励,就能够在很高一个基础上开展合资合作。
对本土企业来说,“干中学”的机会十分重要。按中国目前的资源要素禀赋,本土企业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本土企业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在导向政策上仍需破题。
改革开放30年,对于招商引资,从战略到体制、政策、激励机制以及我们的行为,都需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清理整顿。只有来一次像加入世贸那样的清理,才能真正使东部地区更上一层楼,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大的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