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之春——关注中国新的设计力量
“有一段时间,我们用花纸将整个橱窗都封了起来,因为他们就站在那里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邱昊说。
正如你可以带着装修队去宜家一样,假如只想要拷贝具体物件,那么并没有多少困难可言。“最早看到The Thing 来的时候,我们还很高兴,以为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店。可是现在和我们的初衷相差太远了。”翘翘无奈地说。
事情并不止于墙壁、地板、门框和橱窗。去年冬天,在这一段短短的路上曾经出现了三件一模一样的红色毛衣。这件毛衣同样出现在Undercover 的专柜里。类似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如果你稍微了解国内服装市场的混乱局面,那么对这种现象也就不会感到太吃惊了。
但是,如果你得知长乐路上有一家叫做Liu2 的店,店主过去是One by One 的vip 会员,在自己开店之后,他将在One by One 以折扣价购进的服装标上比原店更低的价格出售,你会作何感想?
“我们私底下认识许多设计师。我们觉得他们太急于上位。”翘翘说,“这些熟人抄了我们的设计,但因为平时都认识,所以也不好意思直说。”
如今长乐路上的不少店主,过去都曾经在大企业如美特斯·邦威工作。他们创建自己的品牌,却又急于盈利,因而选择用最简单的方法,也就是完全拷贝同行来达到目的。有些人甚至在网络上直接拷贝国外大牌的设计细节,通过自己本来的工作关系,拿到大公司的打版部门去做拷贝。他们开出很高的价格,以此直接抬高身价,随后再给顾客折扣,来保证销量。如今长乐路上的外贸商店对设计师店铺都持鄙视态度,因为“外贸店是不随便给低折扣的”。
在一个驳样之风盛行的国家,类似翘翘和邱昊这样的店主可以说是最基层最直接的受害者。然而对于抄袭,并非所有人都持严厉态度。同为新锐设计师的何艳就认为,抄袭也是快速学习的途径,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是十恶不赦。“每个人做这一行的初衷不同,有的人可能仅仅想成就业绩。”她说, “如果他们抄得好,也可以满足顾客。我觉得一个不知道Chloé为何物的人买了Chloé款式的服装,这种行为反而更接近于购买设计本身。”何艳自己就想过做一组以抄袭为主题的设计,所有灵感都来自于大师作品,名为“If I were……”。
香港的时尚撰稿人Dora Chan 去年为德国的出版机构daab 撰写一本名为《亚洲年轻时装设计师》(Young Asian Fashion Designers)的书,曾经特意在上海逗留了两个月,研究中国的时尚业现状。在她看来,中国时尚业目前没有什么严重问题。“假货是个问题,但我始终认为,只有你优秀,别人才会来抄袭你。而如果你真的很优秀,别人不管怎样也会追随你的。”她说。
何艳也持相同意见:“有人买假的,就有人买真的。前者不是我要的顾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