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之春——关注中国新的设计力量
在上海这样一个本质上保守的城市,年复一年,新的品牌纷纷涌现,又很快地相继倒闭,年轻设计师如何生存,是他们所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Dora Chan 在撰写《亚洲年轻时装设计师》时,原本打算将入选设计师的年龄限制在25 岁以下。然而通过调查,她发现在亚洲,这个限定是过分苛刻的。“在欧洲没问题,但亚洲设计师需要一段时间来使自己的风格成熟化。”她说,“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比如旅行或者留学,来使自己充分理解西方审美、融入西方文化。这样一来,他们就已经过25 岁了。而在此之后,他们又需要几年时间来塑造和稳固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所以当一切就绪,大多数人都将近30 岁了。”遴选的年龄标准一再放宽,最后为了在其他方面有所保证,Dora Chan 将界限提高到了40 岁,最后入选的四位中国设计师是邱昊、何艳、马可和王一扬。后两者已经远远超出了25 岁。
黄金盒子的里面
“在我看来,中国的时尚业有一个潜在的焦点,那就是个人主义的重生。”Lorraine Justice 说。
假如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剪裁一件黑色丝绸背心,比如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加上包钮,或者用蝴蝶结、钉珠和毛皮来装饰整件衣服,那还为什么要遵循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套呢?
英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记者Alexra A. Seno 认为,中国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与他们的前辈如王一扬、韩风、王巍不同—后者以对待艺术的态度来对待设计,相反,“更年轻的一代看起来仅仅是为了好玩。”
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年轻设计师们本人的认同。邱昊和何艳都很佩服王一扬不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对功名不是很有企图心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到重视。”何艳说。目前她不打算把自己的品牌做大,担心一旦被巨大的资金所掌控,就会身不由己。由于定制服所需要的启动资金比起成衣来微不足道,因而从Coco Chanel 的时代直到现在,一名定制服设计师所需要的除了天分还是天分。何艳的第一个个人系列花了1 万元,第二个系列则花了2 万元不到。
邱昊也有长远的打算。“最早马可的作品也都是show piece。如果我现在就去做商业的东西,恐怕很难坚持。”他说。
中国的时装市场已经开始细分。在王一扬、王巍创建自己品牌的时候,他们所想的只是做一个品牌,没有想过究竟是工业化品牌,还是设计师品牌。“当时没有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王巍说,“而规模化的生产是不适合设计师品牌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