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踪:傣族织锦 (图)
正在织锦的中年女子。
谈到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刚刚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的“美丽云霞”,做出了傣裙、围巾、沙发垫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它们也成为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采取各种措施,希望把“云”留住。
特写篇
特写一:云南省级傣锦传承人玉金海:用傣锦织出好日子
玉金海在家中织锦。
今年4月中旬,版纳州文化馆的一位朋友带我们来到景洪镇曼迈村委会曼乱点村,一个距离景洪市只有10多分钟车程的傣族村子。朋友介绍说这个村子在解放前是傣族皇家的“御用”织锦村。
临街一座上层竹木、下层砖石,被改造过的傣家“竹楼”上,51岁的玉金海穿着自己所织的傣裙正在织布。1992年,玉金海被命名为省级傣锦传承人,她的一件织锦作品被上海一家服装博物馆收藏。
玉金海拿出象征五谷丰登的大象图案织锦。
“竹楼”上放着两台织布机,玉金海每天都会坐在这里织布。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这两台织布机都是她丈夫做的,因为结构不同,两台机器织出的花纹也不同。织布机的原理和缝纫机很类似,将梭子穿过线的纹理,踩下脚下的脚蹬,然后再将织布机上的木档拉一下,之后反复……
看玉金海织过几遍后,我也尝试当回“织女”,却被同事“讥笑”了下来:“纹理太松了,这样织出的布怎么用?”看来织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但对玉金海来说,从奶奶辈就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却如衣食住行那么平常,她从能够到着脚蹬时就开始织布了:“玩着玩着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