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路桥:加强纺织自主创新 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纺织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科技人才数量少,水平偏低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仅占14%(比2000年的18%下降),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也仅占20%左右。全国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共有科技开发人员31113人(其中纺织业26187人,服装业4926人),为数不多的科技开发人员人均科技开发经费(万元/人)比制造业平均水平低。制造业平均水平为17.69万元,纺织服装行业为12.05万元(其中纺织业为16.13万元,服装业为12.05万元)。纺织服装业科技开发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尚没看到准确统计数字,根据对有些企业的粗略了解,高学历(硕士、博士)、高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和研究员)比例较低或很低。长期以来,以企业为主完成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少,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专利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3、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弱,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存在较多问题。
纺织服装业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长期以来,其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企业对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不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主要依赖进口先进设备。纺织行业的高科技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近几年中央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落实,有些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课题,虽然也采用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但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责、权、利缺乏制度性科学设计,没有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利清晰、互利共赢、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运行机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或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让,往往是高高兴兴开头、互相埋怨结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和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课题和技术开发项目,通过验收鉴定的项目很多,申报专利也不少。仅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织工学院)一个院校,教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就有597人,讲师、工程师807人,拥有的仪器、设备总值2亿以上,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2005年、2006年两年纵、横项科研项目952项,2002-2006年五年内申报专利324项(其中发明专利143项)。在校学生本科以上近两万人,其中硕士、博士生近1400人。由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合作项目皆大欢喜的少,不欢而散的非个别现象,大量科研成果未能在纺织企业开花结果,对行业产生重大效益的项目数量较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与其科技研发实力不太相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能量的发挥,也使纺织企业(科技力量还比较弱)的创新主体难以得到科技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有力支持。社会和行业科技资源未能充分有效整合、系统组织、优势互补,是长期存在的、影响行业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
由于存在以上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花费了巨额外汇进口各时期国外各种纺织先进设备,国家和企业也投入了一定经费进行研究开发,但纺织行业整体的科技水平目前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或较大的差距,这种状况和日本、韩国用二十多年时间由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开发、由落后变为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就更为明显(当然这种状况不仅是纺织行业,整个制造业都有类似的情况)。世界经验证明,现代化不能靠进口实现。纺织行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依赖进口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是不可能的。大量的中小企业无力花巨资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即使都自筹或贷款购买国外设备,由于设备价格很高(必然造成产品价格高),产品在国内销售、在国际市场竞争都会遇到问题。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国产化的先进设备,使我国中小企业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才能加快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的几点建议
1、纺织企业要提高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纺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纺织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央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纺织行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从依靠消耗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进口先进设备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彻底改变过去重引进轻创新、重购置设备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倾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一起加大对纺织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科技经费/销售额)达到2%左右,行业的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力争达到3-5%。研究开发前瞻性重大项目,赶超当代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水平,没有大的经费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纺织设计院、研究院在聚酯和纺丝工艺和装备上能做出重大贡献,也是和国家对两院的经费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分不开的。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院)能在探月卫星等航天项目中提供高技术配套产品,也是十几年前,“三维编织”项目起动时国家一次支持1000万元科技经费、不断加强创新人才、创新基地建设的结果。一些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长期没有很好的解决,也与国家支持经费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差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