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思考:揭开针织内衣市场困局的真相
针织内衣行业,在保暖内衣、美体内衣、彩棉内衣的带动下,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甚至可以说,内衣的创新程度、创新频率,超过服装领域中的其它任何品类。
但是,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创新中,内衣的价格也从几百元跌到了几十元,行业整体也进入了微利时代,不停地有新品牌诞生,同样不停地有品牌退出市场。
许多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你们说产品同质化,可我在产品上该玩的花样都玩尽了,还是不行。”
我们的创新为什么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呢?创新性产品所带来的高附加值的、高利润在针织内衣行业却成为了一纸空文,不创新不行,创新了依然不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三、对比:成功的品牌是靠创新成功的吗?
在中国针织内衣行业遇到市场阻碍的同时,国际知名的内衣品牌却在中国高歌猛进,让中国老板望洋兴叹。
其中,最让老板们眼红的是英国的Byford(百富)、德国的Schiesser(舒雅)。让中国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两个牌子为什么卖这么好,这么贵?没见它们的产品有什么新花样呵?”的确如此。
百富就其款式而言,不仅谈不上创新,甚至可以用“单调”来形容;至于所采用的纤维,更无创新之处,羊毛、纯棉、羊绒、莱卡、莫代尔,都是国内厂家五年前“玩过的”。
而且,百富从来也没象国内的针织内衣一样,一年一组新品,一年一个概念。但就是这样的经营思路,在全球树立起了百富内衣严谨、高贵、卓尔不群的形象,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
百年内衣专家德国舒雅也是如此,按中国老板的话说:舒雅产品我都能做出来,而且做的比它还好。但说这话的人,可能永远不明白舒雅卖的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再举几个更夸张的例子:
世界第一条牛仔裤诞生于1873年,135年过去了,Lee经典的帆布系列依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Polo衫是1889年由Le Crocodile所创造的,100多年过去了,Polo还是传统的款式,并没有每年玩什么新花样。
可见,创新并不是针织内衣行业真正的方向。中国的针织企业,在“浅层次”的创新上是厉害的,但仅仅依靠创新却无法形成竞争力。
四、把脉:短平快的中国式创新为何苍白无力?
看似年年创新、家家创新的中国内衣行业,如果真正的用品牌营销的思维方式去剖析,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是假创新、无意义的创新、脱离市场的创新。缺乏整合的创新,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
1、创新没有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联系
很多针织企业,进行了大量“一厢情愿”式的创新,看似很高科技、很差异化,但离市场发展趋势与需求太远。
经过近十年保暖概念的轰炸,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内衣的保暖作用已经接受,并且,保暖作用在消费者看来,是一个基本价值。目前的产品已经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而有多企业,依然不遗余力地在保暖二字上做文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比如某企业运用“高科技”推出了充电式发热内衣,韩国电池日本电热丝,不可谓不创新。然而,这样的发热内衣究竟卖给谁?目标消费者在哪里?不得而知。厂家雄心勃勃的大笔烧钱推广,也没有看到市场有什么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