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锐霞:经济危机是服装行业机遇
网易财经:而且每个人最多一条。
薛锐霞:那时候服饰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是鞋子。那时候鞋子挺重要的,那时候大家还在谈论西装怎么配鞋子。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南方的企业家当时不太注重西服跟鞋子的搭配。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市场状况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消费者就成熟多了。
九几年的时候差不多工资就是几百块了。当时,我周围的人就很不理解,我为什么离开那么大的一家公司,进入这么小的一个公司。当时,我是感兴趣的,我想应该是有机会的。
网易财经:现在十几年过来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很多城市都可以买到玛丽亚·古琦的丝巾。
薛锐霞:我们现在主要在北京、上海,有几个城市的机场店里也可以买到我们的产品。
国内纺织企业同质化严重
网易财经:您是怎么看待现在纺织业的困难,国内企业面临的问题?
薛锐霞:我曾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了九年,一直是跟纺织品有关的行业了,而且是出口的。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说,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应该是坚持这个为人做嫁衣,还是自己创造品牌,而不是为别人贴牌,这种争论已经在行业有很多年了。不管怎么说,本身是一个产品附加值的核心问题。就是你是去为别人代工,还是有自己的原创性,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的品牌。这两样东西是相辅相成的。
我觉得关键的核心是要做差异化,其实我们跟欧美营销理念最大的差异就是我到底是做自己,还是我做多元化。从泛泛来讲,这是一个最大的差别,尤其在欧洲,他会比较强调差异化这一块。比方我做配饰的我就只做配饰。而在中国,则不是这样。不论是做咨询,还是做服装加工的,你问他可以做衬衫吗?他肯定说可以做,你会做大衣吗?他也会说可以做。他会把生产线拉得很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化。但是这个事情往往是需要一个平衡度的,你要是如果什么都做,你不一定什么都做得很专。
所以,我有时候挺感慨。以前我在那家纺织品公司的时候,参加展位的时候,有时候有人来看我们的展位是不是吸引人。但是现在我去广交会的时候,我特别有感受,我觉得中国的展位全部是千篇一律的。结果就是在比价格。到最后就没有任何的差异了。你说你这个帽子可不可以做?他说可以。多少钱?10块钱。另外一家说9.9元就可以做。
所以,总体来说,如果我们进入到这样一个竞争,我认为就是没有差异的,也是不够良性化的竞争。如果有差异化各自都可以卖出好价钱。最大的差别就。
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都做,我们只是做配饰我们只是做丝巾,做领带,现在还有皮具,夏天有帽子、太阳镜、雨伞,总体来说我们是给配饰相关的。别人问我们能不能做大衣,我们说不能做。这不是我们的经营范围,也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设计师研发团队,他们一定对大衣不熟悉,但是知道配饰怎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大家都在很痛苦地竞争?或者说顾虑他的生存问题?就是大家都进入了一个价格竞争,互相在挤占低价的市场份额。而且这里已经有太多的竞争者了。
我觉得这样的话是一个机会,让大家重新定位,重新洗牌,把这个行业的规则建立起来,自己做自己擅长的。
设计应融合艺术与商业价值
网易财经:可惜这些问题,大家已经认识到了,但是一时间还暂时做不到。是我们的设计不行吗?
薛锐霞:在设计方面,其实中国人还是有想法的,尤其我们在艺术领域。在法国巴黎你可以看到专门为中国艺术家做的艺术展。还有中国的文学在世界上已经逐步展露了头角。中国人很有创造性,很有思想,很有想法。但是在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方面却不很好。艺术不一定等于商业价值,这是需要商业头脑和商业思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话说回来,你对市场是不是了解,艺术家只是发挥他艺术方面的创造性。但是,他是不是愿意为消费者服务?这就是在整体的品牌运作、商业的运作的范畴里面。
网易财经:我知道玛丽亚·古琦在芬兰奖励了一些企业的设计,在中国有没有?
薛锐霞:我们一直想做这些工作,但是有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还没有开展。但是我们早晚要做这一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