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价格屠夫磨刀霍霍 中国纺企退无可退
“中国制造”定价权旁落? 性价比还是无人能及
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本次采购商压低“中国制造”的价格幅度在一到两成。这也是“中国价格”历经3年半的稳步上升后,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考验。
“降还是不降,这是关系到生存的问题”。有参展商苦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才明白以前教科书里美国人为什么宁可将牛奶倒到海里,也不愿降低他们的价格:降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让出口企业失去定价权。
据全球最大贸易采购公司香港利丰的高管表示,随着议价权转回海外买家手中,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再次下降。
2月份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5.7%,跌幅大于1月份的17.5%.据该公司监测,中国制成品的出口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但全年则与上年持平。
“今年以来价格正明显下降,我预计全年都将持续这一趋势,”利丰旗下贸易公司总裁布鲁斯·罗克威兹说。他还补充指出,与2008年相比,目前价格低了“至少5%到10%”。
“企业压力非常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表示,比如以前客户下单都是10万件,现在压到5万件了,以前都是45天交货,现在要求30天交货,原来是7美金一件,现在压到4.5美金一件,而且质量不能降。
王宇认为中国企业还是有“底气”的,全球的采购商要求这么低的价格,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底线竞争力。这种情况下,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全球恐怕只有中国企业了,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面对这样的订单,根本是没有能力去接。
“采购商普遍表示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更偏好中国商品,没有明显的转移采购国家的意向。”通过对广交会采购商的调研,中投证券表示。来自爱尔兰的家居厨房用品采购商告诉记者,越南制造业没有规模效益,质量不高,暂时没有考虑去那里采购。
中信证券对浙江企业的调研显示,高性价比增加“中国制造”吸引力。玩具、家具、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土豆效应”比较明显。金融危机之下,国外客户对其产品的需求下降幅度没有预期大。
不过由于订单减少,国内很多竞争力弱的企业也无法生存。王宇表示,2008年,中国做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有5万多家,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缩小到4万多家。
抢定价权还是保份额? “有牙齿”的行业协会
如何抢夺定价权?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此前表示,整个行业一定要团结,其中一定要培养出“有牙齿”的行业协会。一旦出现企业违背规定、私自定价,就采取严厉的惩处,如通过与一些政府部门联合取消其出口权等。但目前看来“形势比人强”。
“中国企业现在还不是讲定价权的时候,产品走不出去,怎么定价?”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很多产品还位于低端,存在较严重的无序竞争。定价权不是你我说了算的,而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决定。
目前,中国企业要改善的不是定价权,而是保住在市场的份额。另外,避免恶性竞争,当然价格联盟也不合适,但搞价格协会还是可以的。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很多企业都是自己做自己的,窝里打价格战,最终把利润让给外商了。
除此之外,中国还要调整结构,提高利润。可以通过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整合物流,淘汰落后产能。在目前这个买方市场上,这才是中国外贸的出路。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则表示,要提高中国企业在议价、定价方面的能力的话,必须整合外贸和内贸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内外贸一体化是正确的,但是做得还不太够,还处于一种初步探讨阶段。
其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现在行业间或行业内都在各搞一套。企业只有等到了订单才去生产,这种被动的情况要改变。建议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即使企业没有接到订单,也可以做市场调研或组团到国外考察,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懂得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