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鞋企转内销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黄晓明认为,近年来工艺品业界一直都在探讨“转内销”的话题,特别是树脂领域近些年来在国际市场份额直线下降。他介绍:“1993年至2000年期间,是泉州树脂工艺品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大大小小的树脂企业就是那时发展起来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一夜暴富的创富故事。但进入2000年后,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
他表示,该行业一直都在寻找内销。“我们企业也考虑很多内销的措施,但是国外文化、审美观点与国内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国内的十二生肖、动物造型产品拿到国外市场是行不通的,而国外的一些订单在国内也行不通。”
观点四:
开创新销售通路
蔡忠说,不管是内销转外销还是外销转内销,企业面对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产品定位。“我们也深有感受,外销非常对路的产品,在国内并不一定畅销,销售环境变了,销售对象也变了。”他说。
他介绍,现在国内销售要考虑好营销渠道,突破传统的方式,比如通过邮购、网络直销等创新销售渠道。
他认为,出口企业要针对内地消费需求特点,开发能够满足内地市场需求的商品,将内地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他说:“树脂工艺品行业的可塑性非常强,通过引导,让一些家居装饰或办公室装饰充分使用树脂工艺品,这种替代原木的产品,看起来档次也不低,性价比非常高。”
黄晓明认为,内外销差异很大,特别是文化和审美观点。“我们做工艺品的,人家老外说圣诞节、万圣节的南瓜灯都很畅销,但是这些东西要是拿到国内的话,一般没人要;如果开发十二生肖造型的产品,或者带有中国古代文化味道的产品,除了韩国,在其他国家卖不出去。”
“要想将这些外贸产品真正摆到国内商场、超市的货架上,并不容易。”黄晓明认为,很多采购商和参展商并没有完全做好对接准备,还需要内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需要外贸企业主动求变。
他说,出口企业并非不思进取、不愿意改变现状增加内贸,由于渠道建设、品牌定位、经营模式、交易方式、交易规模、结算方式、信用等级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整个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外贸企业和国内公司合作会存在诸多障碍。市场分割严重,隐性成本过高,使一些外贸企业难以适应国内消费市场。他认为,有关方面要消除出口和内销在经营模式、交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为出口商品进入内销渠道提供便利。
观点五:
向服务行业转型
上个世纪以来几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制造业遭受重击,而服务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并起到非常重要的缓冲作用;每一次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泥沼,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都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引发一些新兴服务行业产生和优势服务行业加快发展,促进了产业层次进一步高级化。
据分析,出口型企业调整的策略应该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产品升级换代,争取价钱卖得好一点,克服其他方面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身处窘境的外贸企业,有条件的可以向服务业和零售业转型。”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蔡忠认为,中国外贸企业转做内销,不能再沿用外贸的订单制贸易销售体系,必须主动做品牌、做渠道,从产品提供商向价值提供商转变。
他表示,外贸转内贸并非权宜之计,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效果,现在仍然在探索阶段。“首先得了解内销市场,了解顾客的需求,了解内外销市场的差异,研究更适合内销市场的产品;其次,要研究国内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一些基本的交易方面的要求,包括资本的运作、进入的模式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