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我国应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企业的应诉意愿和应诉能力。包括加强对外贸易信息平台建设和基础研究,为应对贸易摩擦和反倾销提供基础性支持;建立健全企业反倾销会计信息;对出口企业进行培训、建立行业反倾销基金等。
反制措施
中国是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也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但我国在与他国的贸易争端中较少使用贸易报复措施。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这会使得别国政府和企业忽视了中国采取断然措施保护自己利益的决心,从而造成中国企业软弱可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别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也有专家开始呼吁,面对针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嚣张气焰,我国应该采取强硬态度,包括实施贸易报复等措施保护本国利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贸易伙伴对华不断挑起争端的形势下,我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被动应对,而是需要更多地准备贸易报复、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反制措施。
2010年我国商务部发布的第1号公告,便是在反倾销争端中明确立场、维护自身权益的一次“亮剑”。公告中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另外梅新育也强调,我们实施贸易报复等反制措施的目的不是发动全面的贸易战以图出一口恶气,而是要遏制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从而为国际贸易创造更平稳、更可预期的环境。
“假如让贸易伙伴国的国内公众看到两败俱伤的现实风险,保护主义势力在贸易伙伴国内的鼓动能力将大大削弱。”梅新育说。
坚持自由贸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3月30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必然结果,其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
3月21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1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也再次强调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陈德铭指出,这一轮全球贸易复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内需大幅增加,拉动了相关经济体的投资品和中间品出口率先回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64%,其中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分别增长37%、35%和48%,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的进口还翻了一番,对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发挥出积极效应。
“这些事实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开放的贸易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陈德铭说。
陈德铭指出,目前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相互关联的程度之深、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上一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实现复苏。如果我们坚持奉行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理念,既积极鼓励国内产业发展、做大全球市场“蛋糕”,又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分工,保持国际贸易渠道的便捷和畅通,公平合理地分配“蛋糕”,将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全面、持续、平衡发展的轨道。
反之,如果一国坚持零和博弈的观点,忽视全球化条件下的相互依存,就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如果借此大搞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搞不好会重蹈上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泛滥的覆辙,使全球经济面临“二次触底”的危险。
陈德铭呼吁,第一,秉持自由、开放的发展理念。“开放”,既是指一个国家对国际交往和经济合作采取积极推进的态度,也是指政府放宽管制,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过去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全球化浪潮,使各国的受益总体大于损失。今后一个时期,各国更应坚定开放信念,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同巩固全球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
第二,加快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多哈谈判早日取得公正、平衡的结果,既是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根本路径。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均应着眼长远,拿出更大的诚意和决心,推动实现商品、资本在国际间有规则的自由流动,不断提高全球协调与治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各国国际竞争力及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将再赴海南,继续向世界传递中国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