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疯狂的棉花涨痛了谁? (图)
被“夹扁”的服装制造商
飙升的棉价让国内服装制造商们空前难过。
身处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服装制造企业,在此次棉价风波中陷入了“两面受压”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上游面料涨价压力不断,无法回避;另一方面,面对着强势的品牌商,他们的议价能力又十分有限。
事实上,服装制造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不甚丰厚。近年来,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共同影响下,企业生存压力巨大。而此次棉价的疯狂上涨,更像是致命一击,让诸多服装制造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局。
成本压力空前企业步履维艰
棉价上涨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急速上升,利润下滑。“在服装这一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今年是压力最大的一年。保守估计,今年的利润也要少一半多。”从事出口订单生产的大连华盈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丹盈道出了心中的郁闷。
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必胜则用了一个字来形容企业当下的处境———“苦”。他坦言,棉价上涨已经让他们公司处在了不赚钱与亏本的临界点,如果棉价继续上涨,将肯定亏本。
由于服装制造企业一般是接到订单后再安排生产、采购原料,不会事先囤积太多面料,因此棉花的涨价带来的面料价格上涨都会实实在在地压到制造企业身上。在棉价频繁上调的时期,制造企业必须在接单后及时采购面料,否侧就有可能要承担价格变化带来的损失。
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蔡金辉就表示,棉纱一天一个价,确实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当即给国内一家大型棉纺色纺企业拨通电话询问棉纱的最新价格。对方报价称,每公斤棉纱已经比前几天又上涨了5块钱。
“客户订单一下,我们就得马上订纱,现款提出原料,要不然又涨了。这样能保证订单成本的稳定,但资金的压力太大了。”蔡金辉感叹道。
据了解,在服装加工企业的总体成本中,以面料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了70%的比例。换句话说,以棉为主的服装制造企业,其70%的成本近一年时间在急速上升。而且除了棉纱外,涤纶、腈纶等化纤面料的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涨。此外,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以前一个工人的工资不到两千元,现在平均工资要两千六百多。”刘必胜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对加工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它占到了总成本的15%左右。
在大连华盈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丹盈看来,用工成本的上升甚至要比棉价上涨压力更大。因为棉价上涨或许只是近一段时期的问题,而工人工资上涨则是以后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上游涨价压力不断向下传递,但服装加工企业却并不能将这种压力完全向下游的品牌商及采购商继续传递。
大连华盈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丹盈表示,他们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采购方能接受的提价幅度非常有限。比如,采用低档面料的服装,上游面料涨价10%,服装价格只能涨3%左右;采用高档面料的服装情况稍好些,提价幅度能达到5%左右。
据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必胜介绍,他们向下游品牌商提价也比较困难,比如去年售价112元的丝光棉T恤,今年同等档次的服装也就能提价到120元左右,涨幅远低于原材料的涨幅。
在刘必胜看来,在此次棉花涨价中,服装加工企业是最被动的一环,也是受打击最大的一环。“一方面上游面料企业将上涨压力传递下来,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品牌企业又不愿承担更多的成本压力。我们成了夹缝中的一层。没办法,议价能力太低,这就是商业上的博弈。”刘必胜感叹道。
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蔡金辉也坦言,国内品牌公司的订单,由于长期是友好互助的协作关系,在原料上涨时,品牌公司还会酌情考虑接受调整服装成品价的请求;但来自国外的订单,涨价就比较困难。
在如此多的压力之下,服装制造企业步履维艰。一些小的加工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只能关门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