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2011全国两会 纺织服装业代表们的提案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3-18 13:1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服装时报》 收藏

  提案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永正制衣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永正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难

  提案背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迅速发展,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新增产值占全国的7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3.2%;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相对于其数量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却受到很大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却不超过2%,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不足,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仍然过低;贷款抵押品单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尚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直接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其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虽然国家在去年出台了一系列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但是,作为基层的中小企业却强烈反映社会负担较重。

  提案建议:一是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从而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服务部门,推动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改制为中小银行或村镇银行。二是加快非公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允许社区银行与民间银行试点,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使民间游资的流通规范化、合法化,既可削弱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还可使我国金融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点评: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阵痛,一些低效的企业被淘汰,也许是市场规律的作用,但更多的中小企业面对较重的税费,生存艰难,却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客观地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很重视,也出台了一些包括减税在内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更多地是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受惠面往往仅限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更多的中小企业对此可望而不可即。因此,政府必须投入更大力度为中小企业减负,让他们有条件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也让中小企业成为吸收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的“蓄水池”。

  提案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陈经纬

  动用外储支持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

  提案背景:国际储备是指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各种流动性资产的总和。在国际储备的构成中,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主体。外汇储备又称储备性货币,它是指由一国官方掌握的国外可兑换货币的存款和其他可变现的金融资产。一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包括外币存款、债券、债券回购、同业拆放等各项外汇资产。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国际清偿能力的主要体现。

  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历史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公布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家外汇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从1992年起,由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不再列入国家外汇储备,只有国家外汇结存才算作官方储备。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统一的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大幅度增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

  这不仅意味着国家财富和外汇资源的丰盈,也隐含着收益风险的增加,以及大量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带来的隐患。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欧债和日韩国债等持有比例,巨额外汇的投资回旋余地仍然不大。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内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年均增速高达14.3%,已经超过840万户,成为中国最大企业群体,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但是,融资难却一直是困扰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难题。

  提案建议: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支持民企,通过香港国际化的平台“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动用外储来支持民企“走出去”,既可以解决我们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又可以解决民企“走出去”碰到的困难。

  记者点评:“走出去”、“引进来”是大势所趋。一些产能过剩并且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国外,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形式。假如这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能借助国家外汇储备同时又能吸收成功经验走出去,将为其全球战略迎来难得契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