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70%反倾销案件涉及浙江 浙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反倾销调查非偶然事件
商战如棋。以全球为盘,以利益为子。
棋道讲究开合有章,张弛有法。
为什么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经济体?是偶然还是常态?
本报推出的《反倾销与中国制造》系列报道已进入尾声,我们借棋为喻,解读为什么“最受伤”的总是中国制造?正如张汉东所言,这并非偶然,而且这种现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好改观。
虽然“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但观棋者有言,希望专家分析的这些原因给持棋者更多的启发。
欧美对华贸易逆差扩大
由于我国是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外贸顺差又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欧美对华贸易逆差扩大在产业界以及政府和国会引起巨大反弹,就要利用一切貌似合法和可能的办法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一方面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服务及农产品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继续施压,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利用“两反一保”和技术壁垒等措施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
世界各国在认同上差异
WTO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发展而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中国对自身经济体制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各国在认同上有较大差距。一般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也就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入世议定书对这一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明确进行定义,但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实际上体现了这一认知。
与其他成员相比,《中国入世议定书》可能是迄今为止文字最长、内容最多的有很多超WTO条款(plus-WTO),也就是对中国专门适用的另类规定。比如议定书第10条《补贴》第2款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的规定,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等等。
新兴市场国家争夺市场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应诉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应对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有的甚至还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以印度、阿根廷、土耳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发动对中国反倾销的主要国家。
对此,我们必须给与同样甚至更大的关注。如果说日益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给发达国家的市场带来一定恐慌的话,那么它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因为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两大类型,所以在产品结构上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很大的趋同和竞争,因而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也在所难免。
作为竞争对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一般来说要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高出许多。譬如,同样生产一件纯棉衬衫,在中国需要一名工人花12.5分钟,在孟加拉或印度需要22.2分钟,而在墨西哥则需要大约半个小时。正因为此,新兴市场国家为了保护自己本国产品,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然会增加对他国尤其是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贸易大国必经阶段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是宏观背景。
入世以来,中国外贸总量的扩大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速。可以预计,未来中国贸易摩擦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不断增加。这是一个贸易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当一个国家出口量或进口量在世界进出口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时,它往往对国际市场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大国效应”。一个大国持续快速增长必然会改变原有贸易格局,对既得利益者带来很大的冲击。
出口节奏混乱致“羊群效应”
尽管近年来中国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不少企业在出口节奏上存在秩序混乱的问题。我国出口较多的产品仍然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产品,这些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附加值相对偏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比以前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价。
在这种态势下,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为了拉客户、抢订单,常常出现互相压价的情况,尤其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出现供应急剧增加、价格急剧变动的情况,很容易被一些进口国抓住“把柄”,即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这主要是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价格话语权的后遗症。”张汉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