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70%反倾销案件涉及浙江 浙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生意社3月25日讯 这是一个多少年来中国人期望的场景。
每一天,中国制造以万箭齐发的气势奔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内的机器声轰鸣,宁波港口的一艘艘货轮跃跃欲试,大洋彼岸的西雅图进口商仔细检验着“made in china”。
这是一个让多少中国企业感到无奈的现实。
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截至2010年,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经济体。仅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就遭受超过100项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占同期世界各国各地区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三分之一强,名列世界第一。
浙江近六成企业吃过亏
这些反倾销案例中,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等,也来自于大量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国家。商务部外贸司的数据显示,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l起涉及我国。
作为外贸大省,浙江是近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截至2010年,浙江省共遭遇来自欧美、印度和土耳其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两反两保”等国际贸易摩擦案件492起,直接涉案金额115.07亿美元。其中,全国近70%的反倾销案件涉及浙江,涉案金额占全国近30%。
据抽样调查,全省59%的调查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全省受影响的主要行业依次是纺织服装、鞋类、金属制品等。
从被动到主动出击应对
这几年来,浙江在逐步调整应对策略,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原来是国外起诉我们,我们现在是主动出击应对贸易摩擦。”刚从北京参加非关税壁垒会议回来的张汉东,连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张汉东是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WTO浙江研究咨询专家,多年来对国际贸易的研究非常深入。张汉东说,以浙江紧固件行业为代表的国内紧固件产业请求我国政府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要求政府就欧盟对话紧固件反倾销调查案中的歧视性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企业争取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
浙江在贸易摩擦应对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由各级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组成的“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加强防范、有效应对。“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建设在全国属首创之举,得到了商务部充分肯定并正在全国推广。
这一制度正式启动以来,已在全省相关产业设立了32个省级“”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各地还建立一批县(市、区)“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根据规划,在2012年前,也就是今年年底,将在全省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地区建立100个省级预警示范点,及早收集发布预警信息,化解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