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上市季反打促销牌 高库存拉开运动品牌清仓战
生意社3月22日讯 库存也许要成为压垮运动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记者发现,3月原本应该是各个品牌春装上市的时节,然而很多运动品牌专卖店却反其道大打促销牌。回顾2012年,对国外、国内体育用品行业来说,都是无比艰辛的一年。市场低迷、制造成本上升、服装库存积压等问题突出,导致国内、国际知名体育服饰企业去年业绩大幅下滑,企业盈利能力锐减,关店大潮也一度蔓延。服装库存影响品牌再进一步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众共识。
正价店加入促销大军
阿迪达斯自家人抢了自家人生意?
随着春天的悄然而至,出游成为了不少市民在周末休闲的第一选择,户外、运动品牌似乎也迎来了服装品牌2013年的春天。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三里屯的阿迪达斯专卖店,在三里屯SOHO标志建筑物阿迪达斯大厦里,记者发现前来逛店的消费者并不多。此外,不少消费者来到店中都自然而然地询问:“有没有折扣呀?”根据店员的推荐,记者发现不少男士运动训练鞋在这里也可以以5折的价格买到,在询问下,店员只表示是特别款的优惠促销,而非陈款鞋品出清。
在活力东方奥特莱斯中的阿迪达斯三叶草、阿迪达斯店内,记者发现这里的商品低则4折,高则8折,与正价店比起来,其实这里的折扣价格并不占绝对优势。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曾表示“得渠道者得天下”,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张使得各个品牌的销量直线上涨,反映在其营业额以及净利润上,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正价店加入促销大军,这是否会影响工厂店、折扣店的销售业绩呢?若是自家人抢了自家人的生意,那可真就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了。
运动品牌掀起关店潮
能否解决疯狂扩张后的“营养不良”?
继李宁预告2012年度将出现其上市8年来的首次亏损后,今年2月底,安踏体育率先发布2012年财报,上市5年来净利首现下滑。随后,361度披露2012年全年业绩,净利润下滑近四成。
过去一年,运动品牌大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种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诸多体育用品公司的业绩跌至近年来的谷底,关店和库存成为各品牌年报的尴尬词。有数据显示,国内六大运动品牌关店数已超3000家,而仅去年一年时间,匹克就关掉了1323家门店。3月8日,位于国瑞城地下二层的匹克专卖店也正式关闭。匹克公关总监刘翔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瑞城这家店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是篮球小店,商品价格也比较高。而公司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大店和旗舰店。”匹克昨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营业额减少了37.5%,毛利率由39.4%降至36.5%。其中,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8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1天。匹克门店数则较2011年底减少了1323个,至6483个。据新浪财经报道,匹克CEO许志华表示,匹克的目标是将门店数控制在6000个左右。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曾表示,国产体育用品行业不景气的情况早在2012年上半年就已经显现,同质化的产品和有限的国内市场使得众多品牌经营艰难,很多品牌在经历了2008年至2009年的高速扩张之后,突然遭遇2011年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滑、天量库存的尴尬。早期的跑马圈地、疯狂扩张之后,众多运动品牌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关店只是表面功夫,真正要想突破困境还是要从渠道抓起。
财报“库存”居高不下
去库存仍是运动品牌2013年主旋律?
翻看2012年上市服装企业的财报便会发现,服装业哀鸿遍野,高库存与低利润如影相随。
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其中存货最多的是雅戈尔,后面还跟着红豆股份、美邦服饰、森马服饰以及李宁,存货量低于1亿元的只有4家。
三季度更糟。2012年三季度发布业绩报告的服装家纺企业存货额环比普遍增加,如红豆股份、际华集团存货金额分别达39.78亿元、34.81亿元,较中期规模再度增大。由于第三季度销售持续放缓,服装企业的库存雪球越滚越大。
虽然“服装库存加起来够在市面上卖三年”的说法被服装行业协会所批评并不属实,“2013年服装品牌销售库存的周期临近尾声”的说法似乎也给了服装行业不少希望,然而当下服装行业的局面仍旧不乐观。3月12日晚间,中国服装发布年报,声称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15.65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降11.82%;净利润亏损4417.48万元,比2011年同期下降1608.32%。由此,公司成为目前已知服装类上市公司中首家亏损公司。此前不久的3月8日,停牌三个月的中国服装发布重组公告,拟通过资产置换变身为化肥公司。
近日,美邦董事长周成建在美邦服饰201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强调,2013年将放弃原有多品牌的扩展计划,聚焦已有品牌,突出差异化。尽管根据美邦公布的业绩说明,其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的库存量已经有所减少,从2011年底的25.6亿元下降至20.06亿元,但2013年并不乐观,无论是20.06亿元的库存本身,还是净利润同比去年大幅下滑29.55%的现实,去库存依然是其眼下的当务之急。周建成表示:“美邦上市后,想通过多品牌战略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但今天来看,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在周成建看来,公司库存问题主要是因为其前期的多品牌扩张导致多手抓,结果一个也没抓起来,2008年推出的高端城市系列ME&CITY反倒拖累了公司业绩。
-行业声音
商业模式创新迫在眉睫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年初曾发表文章称,2013年是中国服装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要以产业链协作为主线,全面提升产业链龙头新优势;要从产品研发与设计入手,加强与上游各环节互动与对接,以协同创新;要梳理产业链,鼓励分工,做精做专,在保障各节点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全新设计和全面优化,以打造具有联动创新功能的国际化生态链,实现价值倍增。
此外,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全面提升市场价值新优势;要精心研究消费需求,进一步锤炼消费价值主张,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以增强品牌吸引力;要不断提升终端质量,整合渠道资源,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新可能,以获得市场话语权;要大力市场运营建设,努力创新零售管理,在完善服务链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品牌+批发”模式需改善
无论中国动向、李宁,还是后起的安踏、特步、匹克,都采用“品牌+批发”模式,即扮演品牌商的角色,负责前端的品牌营销、产品设计和生产,后端的零售全部交给代理商去做。中国动向董事局主席兼CEO陈义红曾表示,这一模式下,只要货批发出去,对品牌商就形成了销售额,所以品牌商不会关注零售端的变化。一旦代理商高估了市场需求,多备货,库存就出来了,就会向品牌商要支持,要账期,甚至要求退货,否则合作关系就可能破裂。“被绑架”的品牌商不得不给。
中国服装企业的批发模式与Adidas的做法类似,即自身只做品牌商,不做渠道。但二者差别在于,中国品牌商缺乏对经销商的品牌号召力。所以,中国服装零售行业目前最核心的危机不是库存,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品牌力的缺失。中国服装品牌应不仅仅是做衣服,而是要解读一种生活态度,并把它展示出来,最终做到“有氛围,有品质,有价格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