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周耀庭:企业远航的“总舵手”
周耀庭,1943年3月生,江苏无锡港下镇人,现任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会长,全国红豆杉保育委员会主席。全国十大新闻单位联合推选为唯一的199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1997年1月,荣获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2002年中国企业策划案例暨策划人奖,被授予“中国著名企业策划家”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
1957年红豆草创,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飘摇,1983年才成立红豆集团,创业伊始就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用饱含相思之情的“红豆”作商标,立志打造国内第一文化品牌。1992年开始,集团形成了服装产品系列化。衬衫、西服、茄克、羊毛衫、T恤、皮件、女装、童装陆续上马,成为全国服装系列产品最全、市场覆盖率最大的企业。
家大了,业大了。从“小船”变成“大船”,红豆集团尝到了规模经济带来的甜头,但也遇到了与城市大企业同样的困惑: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决策不灵。怎么办?1993年,为了突破“苏南集体经济模式”存在的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颈,使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周耀庭决定把“大船”抗风浪的优势与“小船”掉头快的优势“嫁接”起来,打破旧的乡镇集体所有制,顶着压力开始股份制改造,推出了“入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权平等”的内部股份制。有人认为红豆集团搞股份制就是搞资本主义,但周耀庭没有退缩,他从国外引进了“小厂大公司”的组织体制,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整个集团公司分成8个公司、64个分厂,统一用“红豆”商标。在这同时,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8大公司、64个分厂相互形成“厂商”和“客户”的关系。根据市场的变化,公司可以随时对下属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这样一改,规模效益和机动灵活两个优势都发挥出来了,总公司的办事人员从100多人减为30多人,经营管理出现了一个新飞跃。善于观察的周耀庭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1992年,公司以40万元年薪聘请台湾专家任衬衫生产部经理;1995年,公司以80万元年薪聘请日本专家任西服技术部经理;1998年,公司又高薪聘请法国ESMOD服装设计学院的设计师任总设计师.目前,在红豆集团的职工队伍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就有1000多名。红豆集团在人才战略上抢占制高点,汇天下之英才共创红豆大业。1988年,周耀庭劝说在河海大学执教的长子回乡,当时反对的人很多。他还比较听话,他考虑的是,海江有主见,回来会带动一批同学过来,他比较了解年轻人的想法。”2004年9月,周海江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新总裁。有记者问周耀庭:“周总,您的儿子当选为新总裁您很开心吧!”周耀庭纠正道:“我最开心的是红豆集团顺利地实行了民主化、制度化,按现代企业制度选出了让大家满意的新总裁。”
周耀庭为企业和产品起名“红豆”,反映他以文化介入商品生产的前瞻性思维,而让品牌文化始终保持鲜活魅力,显示周耀庭高人一筹的商战决策能力。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在这样的品牌理念下,红豆集团大力倡导“七夕红豆相思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2001年,投入巨资的第一届红豆相思节――中国情人节拉开了序幕,倡导海内外华人“过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红豆集团还在海内外华人中组织发起了“十万元征集马年春联”、“二十万元征集‘当代王维’红豆诗”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红豆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以传统文化内涵,打造世界品牌精髓,红豆的品牌之路,深刻地诠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而“产业报国、共同富裕”——红豆集团的这一企业宗旨映射着周耀庭的思想脉动,见证着红豆集团的发展轨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新农村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恐怕正是这样不忘根本的企业家,这样以先富带后富的思想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