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珠三角企业外迁调查:广东腾笼换鸟路线图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4-03 08:19:57  来源:商务周刊 收藏

  李尧坤介绍说,在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上,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城市有不同的模式。

  有的采取产业整体迁移模式,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大朗600多家纺织企业全部搬到信宜;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即福田的钟表企业将陆续搬到和平。

  有的采取企业直接转移模式,如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转移工业园内的企业多数是直接从顺德龙江转到德庆。

  有的采取对口扶贫模式,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投入1亿多元资金,与河源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

  有的采取品牌和渠道转移模式,如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是“带牌子、带班子、出票子、引路子”,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

  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包括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家电、家具等。

  总部的归总部工厂的归工厂

  但在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调查后发现,相当多企业对于政府的产业转移政策颇有微词,认为他们遭到政府的“有意排挤”,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此,李尧坤对记者解释说,这是对广东的产业转移政策的误解。

  “不要只把产业转移看作简单的把那些落后企业搬走,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也有媒体将珠三角的一些港资撤离现象归结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我们这里没有港资抱怨的情况,现在很多人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造成如何大的消极影响,其实它才刚刚实施没多久,影响还谈不上巨大。”李尧坤对《商务周刊》分析说,广东发展到一定程度,珠三角的资金、生产要素要进行重新配置,才能够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而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现在很多生产性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的矛盾就需要通过产业转移重新进行资源配置。

  在李尧坤看来,珠三角产业大转移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它不只是港资或者台资企业的转移,也包括珠三角很多国有、民营企业的转移;同时,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是政府简单下命令把珠三角的产业搬走,而是通过市场规律去转移。

  据了解,本次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扩张性转移。珠三角很多起步较早的加工企业,设备已经比较陈旧,需要扩张,但对这类加工企业来说珠三角的发展空间有限。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和劳动力成本都在增加,所以这些企业要往外发展,需要新上一些生产线,采用一些新的技术。

  以佛山的陶瓷工业为例,随着窑炉技术和陶瓷工艺的发展,整个行业需要整体升级。但这种扩张不是马上把佛山的旧工厂拆掉,而是进入到粤北,采用一些新工艺和设备,建立新厂房,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在新厂房建好后,才把原来的厂房拆掉,同时依靠土地升值获利,也有很多佛山企业将旧址改造成研发中心。

  第二种转移类型是寻找新的投资商机。珠三角很多产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很多企业主希望到其他地区或进入其他行业谋求机会。于是粤北、粤西、粤东就成为他们的选择。这些地方开发较晚,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商业市场、房地产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就吸引了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流入。所以,这种产业转移是一种投资的输入。

  第三种转移才是真正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而撤离珠三角。“在东莞和深圳,一个普通的劳动力可能要1000多元的工资,但在山区可能就只需要800元左右。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影响很大。”李尧坤对本刊强调说,广东的产业转移,是一种按照市场规律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政府出面将企业赶走。新的一轮产业升级,就是通过这个市场调节为主的产业转移去实现的,让发达地区的总部经济特征更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两会前夕的2月中旬,履新不久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率团前往上海考察,提出“对照先进地区查摆差距,解放思想谋划广东发展”的观点。

  2006年时,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国资委关于加快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计划在未来5年内形成1—2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主业突出的省属国企“航母”,以及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

  但在打造“千亿国企航母”的道路上,上海走在了广东的前面。目前,上海市国企改革重组已经初见成效,2003年以后,上海已经完成了百联、锦江国际、电气、农工商、电科所、国际港务、仪电等大型国企集团的重组,涉及资产近3000亿元。但更让广东省“眼热”的是,上海市政府在国企规划上的做法很是大胆超前。目前上海正积极筹划重新规划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融投资公司、上海大盛投资公司四家国有投资公司的布局和重组工作。

  按照媒体的公开报道,上海市希望将上海国资经营公司的资产纳入一家新的金融控股集团,以此作为上海金融资产的控股平台。同时,谋划将上海盛融投资公司与大盛资产公司合二为一,组建一家综合类投资公司,以运作上海的产业类股权资产。

  云浮市市委书记郑利平也参与了此次上海之行。在云浮期间,郑利平特别提到,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不仅仅是出口加工贸易型企业,一些国有企业同样被纳入了此次产业转移的范畴之内。实际上,从产业性质来看,珠三角的东莞、深圳主要是港澳台企业居多,佛山主要是民营企业为主,中山国有企业比较多。

  “上海利用看得见的手在调配国有资产资源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所以最近汪洋书记带我们到上海,浙江江苏学习,回来后让我们每人交一份作业,谈感想和建议。我只提建议,那就是广东省产业转移要成功,包括投资率要上去,必须重视通过看得见的手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郑利平说。

  46岁的“海归”书记郑利平曾经担任深圳市南山区常务副区长,1996年到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1998年毕业回国后担任深圳市外资局局长,1999年来到云浮。在这位视野开阔的官员看来,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产业不仅仅是三资企业,更包括国有企业。他形象地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产业转移比喻为“国军”作战和“非国军”,并强调这两个战场要做适当的分开。在他看来,非“国军”作战需要的是政府创造发展条件,而“国军”作战则需要政府动用看得见的手做适当的干预。

  建设“工业飞地”

  实际上,不单是云浮已经展开行动,很多广东省的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城市都已经主动出击,纷纷在珠三角的佛山、东莞和深圳等城市驻扎招商引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一方面宣传当地的投资环境,一方面主动出击跟企业沟通,将企业争取到本地。这些地区都立志于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飞地。

  云浮甚至“发明”了一种特殊的主动出击形式,他们派遣一批干部到佛山去挂职锻炼,第一是学习,看对方怎么发展经济,第二是让他们跟企业交朋友,第三是有机会把企业家拉回云浮来投资。而地理位置相对靠近珠三角的河源和清远等城市,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承接了不少珠三角的各类产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珠三角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