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山东省召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9-28 13:54:22  来源: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收藏

  二、山东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基本建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棉花质量、完善棉花市场体系、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经国务院决定,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组织实施,从2005-2009年用五年的时间完成改革任务。山东作为棉花生产和消费大省,“两个力争、两个一批”始终是我们推进这项改革工作的目标。即:力争山东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头,力争用五年时间过度到棉花质检新体制,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棉花产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

  三年多来,随着企业认识的加深和改革推行力度的加大,山东省棉花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改造、配合公证检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量逐年增加,参加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优越性开始显现,棉花加工业技术设备水平提高,质量保障能力加强,棉花资源和金融资本向优势加工企业集中,市场竞争力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基本建立,改革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成加工设备更新改造企业数量稳增,培植了一批棉花加工骨干企业和棉花品牌。从全国改造进展看,改革前,全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突破12,000家,其中通过资格认定的收购加工企业8,000余家,加工能力2,000万吨。按照全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五年规划,改造总量控制在2,400台套。截至2008年6月15日,全国已有848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918条生产线改造,大包棉加工能力450万吨。从山东省改造进展看,改革前,全省共认定棉花收购加工企业890家,全省棉花加工业更新改造五年规划目标400台套。2005-2008年全省累计有271家企业纳入改造计划,占全省规划总数的67.8%。截至6月15日,全省已有120家企业完成了改造任务,大包棉加工能力达55万吨。2005年度完成35台套,2006年20台套,2007年40台套。2008年已完成20多台套。得益于政策倾斜、引导,山东省棉花加工业改造步伐逐年加快,像鲁棉天元、圣源棉业等一批企业率先完成改造,创出自有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优势显现。

  (二)申请公证检验企业和公检棉花数量呈快速增加态势。全国14个产棉区均有棉花加工企业配合公检机构进行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已覆盖全国。2005年度,全国公检棉花7万吨。2006年度,全国427家棉花企业公检棉花77.53万吨。2007年度截至2008年6月15日,全国共有719家棉花企业公检棉花166万吨。2005年度,山东省有9家企业配合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公检量4,820吨;2006年度22家棉花企业公证棉花2.6万吨。2007年度88家新体制企业申请仪器化公检,实际送检企业63家,到2008年6月底已完成仪器化检验量8.3万吨,是上一年度的近4倍。预期2008年度有200家企业配合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公检量将达15-20万吨。

  (三)纺织业对国产大包棉花认知度逐步提高,大包棉销售畅,价格高。改革初期,纺织业对国产大包棉花缺乏认知,大包小包一样用,公检不公检一个价,对棉花加工业设备更新改造产生不利影响。国家及时出台鼓励政策,对购买经仪器化公证检验大包棉的纺织企业奖励进口配额,调动了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大包棉花逐渐得到了纺织企业认可,越来越愿意使用大包棉,完成改造企业的大包棉加工成本低,销售快,均价高于小包棉200-500元/吨。近年来,山东省棉花播种面积稳定在1,300万亩,产量100万吨。全省纺织纱锭数达3,000万锭,纱产量达到561万吨,纺纱用棉量400万吨以上,省内产需缺口300多万吨并逐年扩大。全省棉花进口过100万吨,通过外采和进口基本满足了纺织用棉需要,国家奖励纺织企业进口配额58万吨,山东省企业获得30万吨,从纺织原料需求源头促进了加工企业改造。

  (四)棉花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质量得到保障。棉花企业通过完成更新改造,参加新体制运行,提高了硬件设施档次和加工设备技术水平,实现了棉花加工业管理的信息化。

  产棉区出现了一批占地规模过百亩、配备了国内先进打包机、加工工艺设备的现代化棉花企业,改变了过去“小、破、乱”加工企业形象。机械化加工、信息化管理,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质量公证检验,杜绝了棉花掺杂使假,保证了棉花的质量,增强了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对公证检验的信心,质量纠纷减少。

  (五)优化了棉花加工业发展环境,形成了政策支持体系。为推动改革,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支持力度是多年来少有的。如免费公证检验、农发行优先提供贷款资金、贴息补助、优先收储公检棉花并加价、铁路部门优先运输公检棉花、对购买公检棉花的纺织企业奖励棉花进口配额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调动企业改造积极性、提高公检棉花价格、促进公检棉花销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完善了棉花市场体系,促进了棉花交易方式转变。完成改造的企业实现了棉花加工的规模化、标准化,为电子撮合和期货交易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山东省棉花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和思路,有的公检棉花全部上期货,有的根据市场棉花行情部分上期货,棉花交易方式由过去现货交易为主,逐步向现货交易、电子撮合、期货交易等多种方式转变,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

  尽管山东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山东省加工企业数量多、省内棉花缺口大,小包棉存有市场空间,加上部分企业实行收购加工、纺织一体化经营,棉花自用率高,改革推进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加工业设备更新改造总体进度较慢。有的企业只申请计划而迟迟不见改造行动,纳入全省改造计划企业仅完成计划的42%。主要是加工企业对更新改造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等待观望情绪浓厚;以罚代管,无证加工企业监管查处不利,棉花资源难以保障;近几年棉花企业竞争激烈,行情难以把握,效益不好,缺乏改造实力;公检大包棉花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政策性贷款向完成改造企业倾斜力度不够。二是进展不平衡。德州、东营等主产棉市加工企业设备改造步伐较快,参加公检企业和公检棉花量占到全省70%。菏泽、济宁等市改造进展较慢。仍有8家2005年申请到国家贷款贴息资金的企业未能按期完成改造任务,贴息资金至今未能拨付。相当一批企业申请列入年度计划未按期完成改造。三是完成改造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山东省棉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市县,更换大型打包机等设备和改造加工技术条件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完成改造的企业作为棉花质检改革的先行者,既面临改革的困难和阻力,也承担着投资回报的市场风险,有的改造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在个别地方成了“反面典型”。四是棉花加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实行企业自愿自主申报,申请改造计划企业数达不到规划数量,难以做到主动、科学、合理布局,有的县市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得益于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的积极参与,这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山东省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改革中存在些问题是正常的,也在所难免,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针对性加以解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