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合俊玩具厂倒闭预警
扭曲的“链条”
在“隐形工厂”的链条支持之下,中国厂商为众多欧美国家常年提供物美价廉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QC员(负责品质控制,相当于产品检验员)对接单企业的转包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是默许代工企业层层转包吗?”他说。
外商采购的价格低但质量标准却不能变,由于原料成本大致固定,第一手接单的企业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想办法,比如把部分工序转包到劳工环境较差、劳工工资较低的企业,化解成本压力。后者也面临成本压力,只有“依样画葫芦”,再将部分简单工序外包,接单者中就有很多根本没有工商注册的厂子或作坊,它们税负更低,员工也不用买社保,更能承担低成本。
“樟木头政府的人骂我们傻,说明明和合俊有欠款还维持业务往来。我们现在就是怒火中烧,有苦说不出!”樟木头合创达塑胶厂的一位庞姓负责人说。今年1月以来,合俊拖欠该塑胶厂数额不菲的加工款,分文未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合俊原料供应商告诉记者,合俊拖欠其原料款达数百万元之多,现在已不敢抱有太大希望讨回了。
该供应商抱怨说,表面上看,东莞的玩具产业很繁荣,实际上能直接拿到美泰这类大客户订单的没几个,小企业必须为大企业做配件才有生存的空间,生意不好做,利润越来越少,很多以前定的规矩都变了,甚至变得没有规矩,顺着产业链,钱一层层地欠下来。
“上游企业没事,大家还能保住一点利润,万一上游企业倒闭了,我们都得担风险,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没有注册的那批生产车间的工人,因为整个产业链条已经扭曲变形了!”该供应商说。
新闻DNA
合俊涉嫌有计划转移资产
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是特殊个案还是玩具业整体危机?是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还是因为投资失败?这些问题,目前在广东制造业界引起了激烈争议。
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认为,合俊集团的倒闭只是个案,既不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也不是行业经营情况严重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今年上半年华南水灾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盈利能力;二是企业盲目投资矿产,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
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合俊是有目的地借机离开,根本原因在于广东加工贸易产业环境的恶化。他们的理由是:在倒闭前夕合俊公开的交易记录上,隐藏着一些可疑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交易。
2007年10月30日,合俊决定以3.09亿港元收购福建宁德市天成矿业有限公司属下大安银矿的勘探权,这一事件一直被外界解读为是合俊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
据合俊上市公告显示:天成矿业拥有银矿500吨,以及部分金、锌、铅及铜矿。但由于该矿迟迟未取得开采证,合俊的投资一直不能产生实际效益。根据此前双方约定,如果不能取得采矿许可证,双方交易将会终止,天成矿业须退还合俊已支付的现金。但到了今年5月5日,合俊却发布公告称,由于天成矿业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取得采矿许可证,订约各方协议将履行时间延至8月31日。
如果说合俊此项投资是因为决策失误,那为何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自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还不直接将已支付的2.69亿港元收回?
与此同时,合俊还有一笔交易同样让人匪夷所思:2006年11月底,合俊发布公告称,合俊与雅田国际玩具公司签订初步为期三年的长期合作协定,成为雅田遥控车及路轨车产品的唯一生产商。根据双方协议,雅田会将东莞的生产基地交由合俊管理,合俊须承担该生产基地成本。当时,合俊的公告并未披露其需承担多少成本,但协议签订不久,雅田玩具厂就宣告倒闭了。
除此以外,合俊两个月前的一笔交易,还可能是虚假交易。今年8月,合俊集团发布公告称,以2700万港元向TopBright出售清远市佛冈县的一幅土地。据悉,这是早前合俊在清远扩张生产时买下的厂房用地,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TopBright又向合俊收购两个玩具专利和生产模具及其贷款,作价1000万港元。
令人吃惊的是,佛冈县汤塘镇政府官员接受记者咨询时,却否认这一土地已经易主,并表示,“合俊清远工厂所在地的地皮使用权仍为合俊,国土部门并没有双方转让的相关情况。”
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玩具加工贸易产业环境的恶化,一些投资企业可能会以金融危机为契机,逐步转移资产,退出市场。早在合俊之前,东莞已有多家大型玩具企业倒闭,它们分别是:东莞最早生产玩具的企业之一寮步安年玩具厂,今年春节过后悄然关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落户东莞的厚街溪头玩具厂,几个月前已经停产,目前正在办理注销手续。
此外,李嘉诚旗下的上市公司和记港陆(0715.HK)从去年年底起即陆续转让其所持有的玩具产业资产,2007年12月转让了其所持有的中山国际玩具81%的股权,今年9月再次转让其所持有的东莞冠越81%的股权。和记港陆在这两笔股权转让中总共亏损近600万港元,由此也标志着李嘉诚基本上从玩具产业退出。
新闻视野
“腾笼换鸟”还是“改笼育鸟”?
加工贸易“转型困局”之东莞样本
东莞市各镇的政府官员大都记得一个遗憾的故事:曾经有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考察代表想到东莞找一块100亩连片的空地,找遍了几个经济发展活跃的镇,结果无功而返。
显而易见的是,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压力,即将被边缘化的东莞首先要有足够的可再利用土地,才能实现“腾笼换鸟”。而“土地资源套牢”只是东莞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其中一道难题。
谁掌握土地“命门”
外界一般认为,东莞加工制造业占据的大量土地之所以无法腾出来以发展新的产业,主要原因在于东莞市政府担心现有产业转出将令GDP迅速下滑。但据记者采访,由于历史原因,东莞土地困局的真正阻力,并非来自市一级政府,而是来自下辖的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