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合俊玩具厂倒闭预警
是不惜代价向这个频频告急的产业“输血”以维持GDP增长的漂亮数据,还是调整思路,果断决策,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这可能是一个事关中国未来的抉择。
一线调查
合俊玩具厂轰然倒地,其身后各式“隐形”工厂或将有一波强烈“余震”
合俊灰色地带隐现
当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聚焦于此,当7000多名嘈杂的工人逐渐散去,当2400万元的樟木头镇政府善后款拨付完毕,没有人发现,在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2700.HK)下属的东莞合俊玩具厂倒闭的背后,还有一处“不存在的工厂”和一群“看不到的工人”。
这些神秘的“工厂”没有在当地政府注册,没有直接的雇佣关系,有一些配套厂房甚至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交税。在东莞官方的经济统计中,他们的产出不计入GDP,他们是“不存在的工厂”。
10月28日,当记者重回被喻为“金融海啸袭击中国实体经济第一案”的东莞合俊玩具厂时,紧闭的大铁门似乎暗示着这里的一切已经恢复平静。但是,作为国际著名玩具商美泰在中国境内的前十大代工商之一,随着合俊玩具厂的轰然倒地,紧紧捆绑在其身后的各式“隐形”工厂,相信还将迎来一波强烈的“余震”。
“消失”的工人
“合俊倒掉的其实是两个厂区、三个车间。”已拿到樟木头镇政府垫付的工资,与老东家撇清雇佣关系后,原东莞合俊玩具厂会计组员工李云(化名)才敢向记者吐露实情。原来合俊在东莞一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位于宝山工业区的合俊,另外一个位于樟洋工业区的俊领,员工合计近7000人。除此而外,在合俊玩具厂的华业、德联和俊基三个仓库中,俊基仓库实际为生产线车间,只是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据说俊基倒闭前,该车间普通工人曾接到中层干部警告:不得对外宣称是合俊的员工。原合俊压炼部一名工人透露:“俊基的存在很奇怪,他们的工人由合俊管理,生产、物料、运输都跟其他厂区一样,就是对外不能说是合俊人。”
李云告诉记者,俊基生产线主要生产的配套产品,是合俊与某企业的合作项目,为了节省双方的物流成本,某企业负责俊基仓库的租金和生产线员工的工资,而合俊则负责生产安排和日常管理。
“这些工人在劳动关系上属于某企业,在管理关系上属于合俊,这便是合俊在倒闭前不允许他们承认是合俊员工的原因。”李云说,“不然企业倒闭后的欠薪自然就必须由合俊支付。”
基于这种特殊的生产关系,俊基生产线及其工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樟木头镇政府宣传办接受记者咨询时明确表示:政府不知道俊基厂区的存在,在总金额2400多万元的政府垫资方案中,也没有俊基厂区员工的名单。由于员工并非由合俊雇佣,在合俊的上市报表中,这一厂区也是不存在的。对于与合俊合作的某企业而言,既然工人不归其管理,在其管理体系中,这些工人也是不存在的。
唯一存在的,是俊基每年生产的玩具配件,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旁边的合俊工厂,经过进一步的组装加工后运往美国,并成为中国每年庞大玩具出口额的一分子。
“隐形”的工厂
除了俊基,在合俊玩具厂紧密的产业链条背后,还存在着一批“隐形”的配套工厂。
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链条依存关系很大,一家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通常需要其他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为其提供支持,通常涉及一到数个不同产品或工序的配套生产,例如包装、模具、五金配件等等。
“东莞每10家企业中,可能只有1家是做成品的。”樟木头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上下游配套企业群中,有一批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个体工商户。”
该人士称,这些以个体工商户名义注册的企业,更像是一支游击队,因为个体工商户税额比较低并且是固定的,为了节省成本,一些本地老板只是注册了一个“个体工商户”的牌照,然后分别在几个地方租铺面,各自请来十几个人工组织生产。为了应付工商部门检查,他们还会将“个体工商户”的牌照到处轮流挂几天。
这些“个体工商户”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不可能接到美泰订单的,唯一的生存空间,就是承接拥有玩具出口资格企业的配套业务,或是为合俊这类大型玩具企业,甚至是合俊下面的配套企业提供常年的代工服务。如果出口形势看好,订单多,他们就不断地扩充店面,或干脆直接租一个大仓库,挂着“个体工商户”的牌照组织生产。如果订单减少了,他们则马上减少工人,因为聘请的都是临时工,不存在强制性的财务制度,随时可以集体裁员乃至直接关门倒闭。
受美国金融海啸的影响,珠三角地区海外订单正在减少。让上述业内人士感到担心的是,像合俊这类“龙头”企业倒地后,下游配套企业如果找不到新的门路,自然也要跟随倒闭,这些不在官方统计之内的“隐形”工厂倒闭所波及的人群和所造成的冲击,比一般人想象中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