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民主、混搭与影院模式
当然这一要素也为中国的广大服装商出了个难题,如果你要学习Zara或者H&M,那么就要放弃自己辛苦搭建起来的所谓的“品牌风格”;另外一点,无风格并不是说真的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主线的品牌并不能成为伟大的品牌。无风格应该是像宜家或者Zara一样是世界性的风格;
二是多样性,品类必须多到超乎顾客期望,让顾客有广泛的选择,有了多样的产品才能构成混搭的基础。每年上万款的设计并采用少量和低价的理念成为Zara赢得了顾客青睐的法宝:
另外一个家居品牌——宜家的成功也有赖于其多样的产品组合选择,以及低价的市场策略。向社会大众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正是他们的营销哲学。宜家藉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家居连锁集团,顾客在宜家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各种家居用品,同时通过组合家居的理念,给顾客提供多样化的个性产品,价格却只有其他家居商店的一半左右。
但相比Zara,宜家的混搭是一种伪混搭,他只是一种瑞典式的田园与简约的混搭,你不可能找到中国式的木箱作为你客厅混搭的点缀之笔。但是因为宜家品类的繁多,一切变得简单了。宜家的产品并不是设计的好,而是因为有足够多的设计。你不但可以在宜家找到“建立一个家所需的一切”,甚至宜家还把一个个已经组合好的“家”展示给你看——就像“上校套餐”一样立等可取。
但是,请各位注意一点,多样性必须建立在无风格和低价的基础上的。
三是硬件的支持,如:终端的大小、服务的水平等,这些直接关乎到顾客的购买。相当大的单店营业面积和经常补充新货,可以让Zara为顾客提供一个非常广泛的选择,从而让对手无法超越自己。一个小的店面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款式,加之没有风格那么他的生存概率都是极低的,就不要谈什么系统化、什么混搭了。同样,这也是阻碍中国企业超越Zara的一个障碍。宜家亦是如此。
Zara每个门店的具体设址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的,一般Zara都将店开在高档商业区和繁华的交通枢纽。尽管在这些地方开店的成本费用很高,但Zara还是会在店里留出宽敞的空间,为顾客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购物环境。每个门店的陈设、家具、橱窗都是由位于La Coruña的总部统一设计的,以保证统一品牌形象。集团拥有一支"飞行队",专门负责飞往新开店的地方帮助进行店内外的布置。而开张后,零售店还会长期依赖总部有关部门进行店面翻修等等事务。
四是新鲜感,时装最重要的东西便是要紧跟时尚,而时尚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变,电影、天气、音乐都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时尚的看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卖时装就像卖水果。保持新鲜感是攸关重要的。在互联网和新兴传播媒体的快速发展下,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在加速。要想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就要提高营销对速度的要求,从产品设计、分销速度、上市时间、供应链管理等都要快速反应。Zara就是在营销中快速反应的典范。
Zara可以确保当时尚杂志还在报道当季最新服饰潮流时,Zara的橱窗里就开始展示迎合时尚潮流的新款服装了。这样当喜欢追逐时尚的顾客还刚刚清楚自己的欲望时,Zara就已经用服装将这种欲望诠释得清清楚楚。这还在于当电影或电视媒体中出现新的流行元素的时候,Zara能以比竞争对手快得多的速度,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服装产品,并陈列在自己的商店里。通常来讲,Zara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顶级服装大师的创意作品的模仿。而传统的服装零售商由于生产周期长而不能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改变设计或增加新的款式。事实上,也没有哪一种款式能在4个星期内使销售情况保持良好。
Zara就是由于其快速的生产方式可以随时更换产品的数量、设计、面料、色彩、生产程序或重新设计样式,而且这种速度与十多岁的年轻人改变心意的速度一样快。这种快只有Zara!
宜家也就是家居零售业里的Zara——快速的供应能力、低水平的价格、不断推新的时尚产品、完善的视觉陈列体系……这是宜家与ZARA有惊人一致的地方。但坦率地说,宜家在款式的变革速度上显然不是这个行业的排头兵,但是它重要的是他与Zara一样并不想引领家具款式的潮流,而是紧紧跟随潮流。也正是这种一致性,才有两个“快速时尚”品牌的成功。
终端的“影院效应”
你是因为某个影片,到某个影院吗!那么影院是买什么的?电影院卖的绝对不是大片,要看大片的话,有多种途径:如购买光碟,网上下载等。而对于影迷的真正吸引的元素应该是影院的音效、舒适程度、周边设施与服务,最关键的一点是影院的魅力,这绝不是家中的发烧级的影视设备所能够带来的。
如果说Zara的工厂是采用了与丰田联合开发的JIT(Just In Time)系统。那么对于Zara的终端系统用“影院模式”来形容再好不过了。那么分析一下影院效应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影院只会只选择繁华地段,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在繁华的位置才会有足够的人流量。同样,位置、交通和店里的布置对于Zara更为重要,一般Zara都将店开在高档商业区和繁华的交通枢纽,这与影院的选址不谋而合。在纽约,它选择第五大道;在巴黎,它选择香榭丽舍大街;在米兰,是艾玛纽大道;在东京,则是Shibuya购物区;在上海,是南京西路的LouisVuitton对面。每个门店的具体设址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的。
第二、影院基本不做广告,而靠新片的宣传以及口碑来宣传自己。基本上每个消费者都会习惯在某个影院观看电影,而这个影院不是因为环境和音效好,就是交通方便。影院虽然不会做广告,但他们会经常请一些明星来做秀,靠此提升影院的人气。
Zara在广告方面走的是一条这样的务实之路。如同影院一样,对Zara来说,Zara认为门店和产品才是最好的广告,店铺才是整个组织架构的核心。门店并不是业务流程的一个终点,更是下一个环节的起点;Zara出现在世界各大服装发布会上的一般不会是自己的产品,而是Zara大名鼎鼎的“买手”;Zara不会请著名的影星、模特在国际时装节上展示自己的产品,但Zara只选择最好的模特(比如AmberValletta和BridgetHall)做代言人。这就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炫耀心理;Zara没有世界闻名的艺术家签名,但甚至西班牙皇室的公主们也经常光顾马德里的ZARA门店。这就足以提升Zara的人气了。
Zara的市场专家迪亚斯说:"我们是在做时尚,而不是做服装。顾客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些东西,而不是因为这是Zara,我们的零售店形象和顾客的口碑本身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的确,Zara之所以能够收到消费者的喜爱,不是因为Zara这个名字,而是因为他们总能最及时、最准确地提供顾客们此时此刻最最想要的东西。
第三、新片的数量、新片之间的交叉期以及新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影院的生意;最好的电影院应该天天有新片。
如此巧合的是,Zara也并不追求每种款式能卖多少数量,而是注重款式的多样性。Zara每年的服装超过12,000款。因而,即便一种款式非常畅销,也早就有新款等着填补它的货架位置了。每隔3-4天Zara的店面看上去就差不多全变了,总能给人一种新鲜感。所以Zara的每一家店里的服装都在不停在变换,即使没有促销活动,忠实的顾客也会经常光顾,有时就是为了看一下最新的款式是什么样的。更多的款式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对那些时尚敏感型的顾客来讲选中自己合意服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也大大增加了顾客对Zara的偏好和忠诚。在Zara店里,顾客总可以找到自己期望的"流行"服装,省却了他们的奔波之苦。紧跟时尚趋势、频繁的更新和更多的选择,就创造了Zara对顾客的独特吸引力。
第四、卖环境与服务;影院是整个影视系统的终端,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地方。影院的环境、服务甚至大小都会直接影响上座率。
Zara和宜家的营销哲学是,一方面,尽量节省广告预算(Zara的只有年销售额0.3%的广告预算,大大低于同行业3%~4%的水准),将精力和资金放在持续、专心做好门店的管理上。为顾客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购物环境,Zara在店里尽量留出宽敞的空间,包括通过精心定位和设计销售场所,用心陈设橱窗、运行"多款、少量、快速"的供货方式尚的概念、舒适的环境,以及平价消费的快感;另一方面,密切跟踪市场动态,时刻注意从消费者和各种可能的地方获取对产品进行改良的必要信息,回馈总部,及时调配设计和生产,和供应链的其它环节相贯通。
而宜家的终端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只不过他供类似影城的模式,而非影院模式。比起Zara对于潮流出色的“反应速度”,宜家的“快速”和“时尚”,似乎更充分地体现在卖场的设置上,他们的口号是“为你提供最方便的购物体验”,显然他们做到了。
竞争产生新模式
竞争使社会很快产生了消费转型。在这个IT、长尾的平面时代,ZARA和宜家一道成为消费型社会营销的典范,zara的魅力就是如此,他们将让人惊诧的速度将时尚销售给不同年龄的人、不同阶层、各种职业的人。速度、低价、多样、时尚和大众化成为他们共同的特点。他虽然与高端高贵保持着距离,却又偷偷着透露着他们的优雅和独具的品味。与销售有关,但与垂直生产无关,与供应链无关,对于消费者Zara的真正魔力在于:它非常契合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者的生活形态。这就是Zara的民主、混搭与影院模式。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曾任菲林格尔木业(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亚细亚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左尚明舍家居用品(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电子邮件:ad1978@126.com
- 快时尚服装品牌ZARA 的非互联网思维 (11-23 08:36)
- 干掉Zara,撕逼式营销,女装韩都衣舍用了9年 (11-12 13:48)
- 服装品牌大起底:你不知道Zara的14件事 (10-30 10:00)
- Zara老板重回世界首富 传统服装业大佬的奇迹 (10-27 10:28)
- ZARA母公司老板Ortega首次取代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10-26 08:28)
- 服装行业低迷 快时尚ZARA为何能比同行过得舒坦? (10-23 09:01)
- 你捐的旧衣服 是H&M、ZARA的一门大生意 (10-22 14:29)
- ZARA的母公司快时尚放慢在华扩张脚步 (10-12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