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T之惑:差不差钱?
专家点评
根源在于扩展太快管不过来了
ITAT商业模式理论上可以成立
根源在于扩展太快管不过来了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刘鲁鱼博士认为,ITAT的商业模式理论可成立。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知名学者王琍和美格行商业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张红卫对此也表示赞同。
王琍和张红卫还进一步指出,ITAT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太快了,管不过来了。”
对于ITAT为何能够迅速扩张,王琍认为有风投资本的涌入是其中一个原因。“当时,整个中国经济呈现出流动性过剩问题,风投手里有大把资金急需寻找新的盈利项目。”
对于ITAT的“铁三角”商业模式,王琍认为“问题不大,可以支撑下去。” “ITAT目前呈现的四面楚歌局面,归根到底是快速扩展引发的问题。” 王琍说,在这方面,铜锣湾和PPG就是前车之鉴。要快速扩张,好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一定要匹配上,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全盘皆输。
张红卫在深圳有“铺王”之称,见证了商业地产的起起落落。他认为,ITAT模式也没有太大问题。据他了解,ITAT在与地产商合作过程中,有的付租金有的不付,也就是说采用浮动租金的方式——将销售额的15%返送商场是局部的。对于ITAT返还给供应商60%的销售额的做法,张红卫认为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因为,当时供应商进商场的进场费一直遭到诟病。”
张红卫认为,“管不过来”的问题包括财务、品牌、销售等。
产业链总成本问题没有解决
在ITAT“铁三角”关系中
产业链总成本问题没有解决
在ITAT商业模式中,ITAT只是将制造、库存和店铺租金三大成本转嫁给他人,并没有解决产业链总成本问题,也没解决产品品牌和质量控制问题。这是零售业业内人士李文华给出的观点。
李文华在深圳零售业滚打了15年,做过多个服装店和电器店的店长,最近刚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李文华的观点得到了深圳大学知名学者殷秋明的认同。
李文华认为“铁三角”模式存在着一些隐患:
——产品质量问题。ITAT销售的服装质量参差不齐,款色偏旧,做工粗糙,品牌在国内缺乏知名度。ITAT目前的营销策略主要是以低价吸引用户,所以供货商一般提供的产品不是最新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此外,ITAT销售的部分国外知名品牌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也很难达到品牌效应。
此外,在ITAT模式中,产品的设计、生产是由各自的服装企业完成的,ITAT在产品选择上缺乏主动权,这就对产品失去了控制力,也使得产品滞后于市场。
——市场定位模糊,价格优势并不突出。从ITAT的价格定位来看,应是针对中端消费人群,可ITAT的实际市场却在渐渐趋向低端,主要因为产品及店面的档次在下降。不过,在低端市场,ITAT产品又缺乏价格竞争力。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必使公司方针策略的实施显得吃力。
——地段选址问题。能够和ITAT合作开店的门店位置往往一般。由于实行了“浮动租金”的合作方式,一线地产商不愿承担风险,只有非主流商业地段的商场与其合作。这就限制了ITAT的卖场位置,使其形象受损, 对销售也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作为地产商而言,出于初期招商的需要,一般会很喜欢和ITAT合作,但是一旦聚集了足够人气,可能更愿意自己来经营,从而控制经营自主权。
——运营能力。ITAT仍采用粗放式经营,一味追求扩张而不注重经营业绩的提升。ITAT表面上的“零库存”、“零租金”只是将制造、库存和店铺租金三大成本转嫁到别人头上,但ITAT并没有解决产业链总成本的问题;同时,代销也解决不了产品品牌和质量控制问题,所以,ITAT的模式也没有使行业产业链得到提升,也使公司在发展中自我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