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请举起“配饰”这面旗
市场与占有失调
配饰是除服装以外的其他服饰物件的总称,和服装一起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从远古走向现代。配饰与服装相比,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但同时又具有时代的鲜明性和引导时尚潮流的前瞻性。在封建社会,配饰成为占有财富的统治阶级特权的象征,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体现。随着阶级思想的束缚被打破,人们也打破了配饰品的等级制度,在自己经济能力的承受范围内,逐渐拥有了装扮的自主权。这源于人们对美不懈的追求,恰恰又推动了配饰行业的发展,它已渐渐自成行业体系,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配饰行业是从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工艺礼品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配饰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这些配饰大到与现代生活休戚相关的鞋包,小到发卡、香水,各种种类、款式、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由于经济与各个国家时尚产业的发达程度不同,所以配饰品消费在各个国家所占比重也不同。据调查,巴黎、米兰、伦敦、纽约这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在亚洲一些国家,饰品人均占有率分别为东京68.2%、新加坡48%、香港54%、韩国68%、马来西亚47%、泰国68%。这些高额数据无疑昭示着配饰品行业在亚洲乃至世界惊人的消费市场,但是在拥有国际公认第一大市场的中国内地,人均占有率却不足7%。
在中国内地,配饰品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许多企业还没有进入一个稳定的产销体系,市场更是一片混乱。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中国社会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中国配饰市场开发潜力之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开发广度与深度的欠缺,也使得配饰行业在中国发展缓慢。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国配饰行业在产品设计、品牌意识等环节保守落后之外,消费者对配饰的认知度与重视度不够,也成为配饰行业在中国裹足不前的重要因素。“意识决定存在”,成为配饰行业在中国市场开发时首要做的功课。
意识与时尚脱节
中国有13亿的人口,6亿多为女性,按每10人有1件饰品计算,需要6000多万件。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每年的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元,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但是为什么7%的低占有率会出现在中国内地呢?
经济基础决定购物水平,感情程度决定消费层次。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带动着人们的生活品味、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者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崇尚文化和风情。时尚和前卫主宰了女性消费市场的新潮流,注重生活品位,提升个性魅力也逐步深入人心。但是,经济基础的雄厚不代表人们对于时尚的理解,对配饰品感情上的认识不足已成为今天中国女性对配饰消费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
由于改革开放才30年,我国的时尚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一些陈旧的审美观念还残存在部分女性的脑海中,她们刚从“黑灰蓝”的服装世界里走出不久,对于服装的要求也刚刚跨越“保暖就好”的层面,对潮流的判断和审美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即使有剩余的消费能力,她们更愿意去消费服装等耐用消费品,对配饰品的消费还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女性虽然对配饰有着极高的兴趣,由于穿衣搭配的品位不够,没有搭配意识,坚持“一套配饰走天下”的做法,对于配饰的品质与服装搭配极为不考究。
殊不知,配饰与服装密不可分,买服装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想在细节上更加出彩,还要预算出一半的钱来考虑配饰消费,用于配搭的饰品也是随着个人气质、服装风格、客观环境的不断改变而更换的。从实际一点的角度上说,衣服挑人的气质,但配饰不怎么会挑;更实际地说,相对价格高高在上的高级时装、高级成衣,配饰无疑显得更平民化一些。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配饰专业的老师罗琳一语中的道破了其中的秘密:“配饰,尤其是包,不像衣服和鞋有尺码之分,而是一个尺码适合所有。”
在国外,人们就更加注重配饰的消费。据英国商业调查公司Mintel的一份报告显示,配饰其实比服装更能吸金。2006年英国女性花在买手袋上的钱是3.6亿英镑(约9亿美元),5年来英国市场的手袋销售额增加了146%,英国女性拥有的手袋少则4个多达14个,她们甚至愿意为一个手袋花费380英镑(约910美元),在对鞋子等配饰的消费上,大致也有如此的趋势。这样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得以了解国外配饰品的消费情况,另一方面则能通过对配饰消费的情况,来判断该国时尚产业发达程度。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配饰的穿戴意识还和世界时尚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教育需跟风而上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赫(Didier Grumbach)在今年3月到北京发布其新品时表示,中国设计师想要更快成熟起来,让“中国设计(Design in China)”实现得更快更有力,对除时装之外的配饰设计也不可忽略。
设计是一个整体,时装的设计也离不开配饰品的设计。中国服装产业的腾飞需要中国的新生时装设计师来注入活力,中国配饰品行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些强大的中国配饰品设计力量来唤起。改变国人对配饰的消费意识需要媒体的宣传,但更需要专业的设计师起很好的审美引导。所以系统专业的教育对人才的供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几十家服装专业院校中,开设配饰设计专业方向的学院屈指可数,只有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几家师资力量雄厚的大学在近几年才陆续开设此项专业,并且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也很少。相对整个国内市场来说,仅靠几个大学培养出来的若干名专业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由于中国配饰教育在之前尚属于空白状态,所以教学师资力量与海外专业学院相比班底薄弱。在国外,类似巴黎ESMOD高等国际时装设计学院、伦敦时装学院等国际知名时装学府,在学校成立之时便对科目进行了细分,已经沉淀了很好的教学经验,培育出的许多学生已经进入了著名奢侈品集团专门从事相关设计。
教育是树人的百年大计,亦是依托一个行业兴衰的精神支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目前对配饰的淡薄意识,教育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