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请举起“配饰”这面旗
曾几何时,包、鞋、珠宝、头饰、丝巾、皮夹、手机配饰......这些作为服装的配角登上历史舞台的配饰,却成为国际时尚界的霸主。无论是舆论上的势头还是销售上的数字,配饰似乎都盖过了服装。世界著名的调查咨询公司OVUM的分析家罗格·恩特(Roger Entner)指出:“它们简直就是印钞机。”尽管有人指出,配饰现如今在和美元一起走低。但是很多国际知名的时尚评论员在参加过今年的四大时装周后,仍旧指出:“从纽约到巴黎,包和其他的配饰在伸展台上再一次大放异彩。”此外,国际上专门的配饰大奖、配饰展、配饰媒体等的推动,也在一如既往地推动着配饰的强劲走势。
相比之下,中国的配饰消费、配饰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其中原因,既有中国服装企业对配饰的重视和开发的落后、中国配饰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重视和对国内市场的忽视,也有中国消费者的配饰消费意识的不足等问题。
那么,中国企业与国外品牌在配饰市场的开发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国外企业对配饰的运作(如占据了近十年时尚霸主地位、却近来又频频遭遇抨击的“it bag”)又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经验教训?汇聚了中国配饰企业的环球资源流行服饰配件采购交易会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配饰消费的意识还需要怎样的引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次以“配饰”为主题的报道,希望通过对与配饰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揭示和报道,引发中国服装行业的思考。
我们期待,中国消费者可以早日从配饰中寻找到别样的美丽和时尚,中国企业可以早日在配饰市场分一杯羹。
从配角到主角冰火两重天
总结国际品牌做火配饰的经验,感悟中国企业做配饰的初体验,思考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从冰到火的跨越。
配饰,顾名思义是搭配服装的配角。然而,在国际时尚界,配饰却翻身做主人,着实火了一把。从设计师的作品,到时尚伸展台;从时尚杂志的广告,到消费者的衣柜;从各种讨论的声音到品牌的销售数字......配饰烧起的这把火激动着时尚产业的上上下下。
相比较国外的火,国内对配饰的追捧则要冰了许多。虽然国内的消费者也被国外的这把火烧得热血沸腾,但是当国外的服装企业因配饰而赚了个盆满钵满时,国内的服装企业却似乎鲜有什么动作,而国内配饰企业则也大多将市场对准了国外。如此一来,国内消费者的配饰选择多少有一些无奈和冷清。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这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不禁让我们想再仔细探究一下:这火是如何烧起来的?这冰又是为哪般?这冰与火之间,是否还有作为的空间?
火的四重奏
不要以为,配饰只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配饰这把火烧得已经有历史了;不要以为,配饰只是奢侈品牌的专属,大众品牌和大众消费者对配饰的追捧毫不逊色;也不要以为,配饰赚的只是女性消费者的眼球,男性其实也早已愿意为配饰打开钱夹;更不要以为,配饰只是商家自娱自乐的一个口号或噱头,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为此掏出的真金白银可都是货真价实的。